盗汗,在5岁以下的孩子中多发。之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容易出现盗汗,是因为这个阶段,是生长发育最为旺盛的时候。中医将这种勃勃的生机,称之为“阳气”,在这种勃勃的生机面前,形成人体各种器官的物质供应就显得略微匮乏了,而这种物质性的东西,中医称之为“阴精”。由于对于生长发育的孩子来说,经常是营养供应跟不上发育的需要,所以中医称小儿为“纯阳之体”,也就是说孩子是阳气旺盛而阴精不足。
中医认为之所以出汗,是“阳加于阴”所致,也就是说是由于阳气的推动、蒸发作用,而导致人体出汗。孩子体质属于纯阳之体,阴精相对不足,在入睡以后,阳气入于阴,亢盛的阳气就会逼迫阴液外出而成盗汗,所以这个时候孩子最容易出现阴虚而盗汗。
盗汗有轻重
盗汗较轻微的表现为,给孩子稍微盖多一点,或者孩子睡觉前运动过多,或者孩子吃了一些辛辣的、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时,睡觉时在头部、颈部、背部就会微微出汗,除此以外没有明显的异常。
较为严重的盗汗,表现为即使给孩子盖得并不算多,孩子入睡之后仍会出现浑身大汗,甚至会浸湿被褥的现象。醒后孩子常喊口渴,同时孩子还会出现便秘、小便少而黄、体形消瘦、睡觉爱踢被子、情绪容易激动等现象。
盗汗巧应对
对于前一种症状较轻的盗汗而言,孩子并没有明显的异常表现,可以无需特别处理,只需要注意孩子睡前避免激烈运动,清淡饮食,避免过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调节卧室温度、注意增减被褥即可。
而对于后一种小儿盗汗,常伴随有口渴、便秘、小便发黄、体形消瘦等情况,则需要及时进行适当的调理,滋养阴液,同时还要及时止汗,才可免于身体受伤害,否则,易导致孩子的阴液进一步亏虚,体内水电解质失衡,免疫力降低,不利于身体的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