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工行业管理混乱 患者维权难

2011/3/6 来源:医网a-A+

  护工来源有点乱 大多未经培训

  护工是怎么来的,素质怎么样?从记者调查的情况看,护工并不是医院里的后勤人员,而是外包给了社会。医院里的护工大致分为三部分:一是医院自己聘请的护工,这部分护工所占的比例非常的少;二是一些公司与医院签协议后送过来的护工,这部分占大部分比例;还有一部分是自己到医院里来揽活的“黑护工”。

  在龙岗区某大医院,记者遇到了护工吴先生。吴先生告诉记者,他是某物业公司的,一和公司签合同后,他便与公司里的300余名员工一起被派到医院做护工,他的工作内容是送病人去做CT、X光、高压氧和送血液标本去化验室等,每个月的固定工资是1250元,不包吃不包住。

  据吴先生介绍,物业公司在招他们时,没有任何要求,只要能吃苦耐劳就行。上岗前也没有经过任何培训,也没有上岗证和资格证,穿的是物业公司的统一制服。吴先生说,由于工资低,再加上没有经过培训,因此工作中难免产生情绪,对病人也偶尔不知轻重,因此他们与雇主纠纷不少。而他自己也认为,招像他们这样的人来做护工,是对病人的一种不负责,心里也很难受。

  而在刘先生所在的医院,记者也遇到一些“黑护工”,其中一名年纪约50岁的妇女表示,只要和医院的保安或者护士认识,就可以到医院里来揽活了,医院没有管那么多。照顾一般病人,24小时100元,中间几次吃饭各休息一小时,如果是照顾重症病房里的病人,则费用相对要高一些。

  记者在市内一些大医院调查也发现,医院的护工其实都是社会上的公司派来的,自己聘请护工的医院很少,一般公司与医院签订协议后,会派一名主管到医院的后勤服务中心,一旦病人家属要找护工时,就把电话直接转给该主管,然后由公司派护工到病房。病人家属当然也可以找护士或者护士长,他们手里都有不少护工的信息。

  部分医院有陪护中心但人员也非“持证上岗”

  大医院自己聘请护工比较典型的是市第二人民医院。该院从维护雇佣双方利益,减少护工与病人家属之间纠纷出发,成立了一个陪护中心,该中心归医院工会领导。据该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他们中心聘请的护工都是经过培训且体检过的,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准。但坦言,也不是所谓的“持证上岗”,因为这个行业的管理还没有到那一步。

  该负责人同时表示,他们不会强迫病人家属请该中心的护工,请不请由家属自愿,家属也可以从外面带人进来。如请医院陪护中心的护工,护工费最少是24小时120元,早、中和晚餐各休息一小时。而且一旦产生纠纷,医院会出面解决,而不像一些公司护工和“黑护工”那样,一旦出现把病人摔倒或者擦伤的情况后,就拍屁股走人。

  记者发现,由于护工均是无证上岗,绝大部分护工都不归医院管理,且又普遍素质偏低,鱼龙混杂,所以护工与病人家属间的矛盾不少,护工行业管理比较混乱。

  护工行业亟待规范管理

  据记者调查,几乎每个医院均有护工,而“黑护工”也是无孔不入。他们月收入1000元以上不等,年龄都比较大,大部分是中年人。虽然他们的辛勤劳动解决了许多病人家属上学、上班的矛盾,也为病人康复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由于没有对他们实行正规的管理,护工工作中存在着大量的矛盾,护工行业亟待规范管理。

  据一些医院后勤工作人员及病人家属介绍,目前护工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服务质量难以保证。护工不同于一般的保姆,即便是简单的护理服务也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比如病人该不该喝水,该喝多少水,该喝什么水等,都要根据病情和治疗的要求来安排。而护工不是医院的人员,没有经过专业技术培训,他们的服务质量很难保证;二是雇主对护工的工作不认可。一方面有些护工已尽心尽力开展护理工作,而雇主却不满意,认为护工存在着偷懒、怠工等现象。另一方面,一些护工确实也存在着护理不到位,或者说是护理缺位现象;三是“黑护工”安全隐患大。与公司派来的护工相比,对“黑护工”的管理几乎是空白,由于目前我市护工呈供不应求状态,再加上护工没有一个专门组织进行管理,因此“黑护工”不仅存在向病人漫天要价的现象,而且一旦出事,更是拍屁股走人,安全隐患很大。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86.com/news/a/20110306/352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