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别——妇女、性与艾滋病

2013/10/28 来源:医网a-A+

   医网快讯摘要:无论是在全世界还是在中国,经性传播感染艾滋病的妇女比例上升显着,妇女、性与艾滋病的联系日趋紧密,艾滋病流行女性化的趋势初见端倪。有研究表明,女性不仅在生理性别方面比男性更具易感性,在社会性别方面的弱势和不利地位也是导致妇女易受艾滋病攻击的重要原因。因此,用社会学的观点站在社会性别的视角审视妇女、性与艾滋病的关系,将有助于寻找艾滋病流行女性化的真正原因。

  1 艾滋病开始在女性中流行

  国际经验表明,无论在世界范围内还是在某个国家或地区,艾滋病都是在男性中被首先发现的。在流行的初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往往也是以高危人群之中的男性为多,如美国首先是在男性同性恋者中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泰国和我国最先发现的感染者是男性吸毒人员。然而,随着艾滋病流行的进程,不论是全球还是中国,艾滋病开始在女性中流行。据统计,在全球范围内,女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比例不断扩大,在新发感染者中女性已经超过半数。在中国,据《2004年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显示,女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人数逐年攀升,男女感染者的比例已从20世纪90年代的不足5:1上升到超过3:1。这说明中国同其他受艾滋病影响的国家一样,正在经历艾滋病女性化的流行过程。另一个令人担忧的事实是,2005年,经性接触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占新发感染者总数的49.8%,首次超过了经注射吸毒感染的人数,而多数女性感染者都是通过这种途径感染的。这两个令人担忧的事实几乎同步出现并相互作用,使艾滋病从社会潜入家庭,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还有一个令人难以理解的现象是:在许多国家,婚姻的形式和妇女的忠诚在艾滋病面前变得不堪一击,越来越多的男性使他们的异性配偶或情侣染病。在印度,许多新发感染者是被丈夫感染的已婚妇女;在非洲,被丈夫感染的妇女占妇女感染者总数的60%多。在包括我国在内的大多数地区,越来越多的妇女感染者来自家庭而不是某些“特殊职业”,这将导致社会细胞的严重损毁。

  2 女性比男性更加易感艾滋病

  问题很严重,原因很简单。一是病毒能够通过性接触的渠道传播,而且感染率与日俱增,因此禁欲是最可靠、最有效的解决办法,但事实上很难做到。食色性也,性是人类社会延续的最基本的需要。莫说人类正常的性活动不能够也不应该停止,实践证明那些所谓不正当甚至是非法的性活动也是屡禁不止。这说明,彻底禁欲是办不到的,固然有一定的社会原因,但根本原因是生理性的;二是女性比男性更加易感,这个原因也是生理性的。通过对艾滋病病毒的研究,科学家们早就发现由于生理构造的不同,艾滋病病毒对不同性别的感染危险程度也不相同。妇女由于生理的原因和流行病学的易感性,在同样条件下,艾滋病病毒经异性 性行为感染的风险是男性的2~4倍。应该说,妇女的易感性特征早已引起了人们高度的重视,现代科学也为人们提供了相当可靠的、使用方便的防御方法和工具,如正确使用高质量的安全套等。如果人们都能够按照科学家们的设想来规范和从事自己及其配偶或情侣的性活动,那么从理论上应该能够彻底地或有效地阻断艾滋病病毒经性渠道的传播,从而使性特征脆弱、易感的女性在性活动中得到可靠的保护。这其实只是一个技术问题或者是从道理上容易让人信服并因此而转变态度的问题。但事实上,做起来很难,难得令人难以想象,难得用生理学和医学无法解释。

  3 流行趋势彰显了由男传女的特点

  从源头上看,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彰显了由男传女的特点。看起来这只是一个生理性别问题,但实际上可能有更复杂的原因。为什么同样生理易感的女性,并不是最先的感染者,在艾滋病流行的初期感染率远低于男性呢?为什么在家庭中,男传女远远多于女传男呢?这与妇女在社会、在家庭中的地位有关,特别是在贫困或发展中的国家和地区,在由于男女地位不平等导致妇女地位低下的地方尤其如此。例如,在我国“男主外,女主内”、“男尊女卑”的传统文化氛围中,男性被社会认为有资格传宗接代,是当家的、是具有“社会意义上的人”;而为人妻、为人母的妇女则只是“屋子里面的人”而不是“社会意义上的人”。这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赋予两性的社会性别角色和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数千年来,特别是长期的封建统治,这种角色和观念被不断确认和延伸。事实上,能够主外的女性甚至是伟大的女性很多,在“屋内”和“屋外”与一个人的生理性别并无多大关系。如果作进一步的推论,假如是女主外而男主内,那么病毒又是谁带给谁呢?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86.com/news/jbxx/20131028/982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