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推荐被漠视 患者热捧网上“医生红黑榜”

2010/11/24 来源:京华时报a-A+

  就医前做做“功课”

  专家建议,患者可以事先搜集和阅读疾病相关知识,知道得愈多与医生的沟通就会更顺畅,医生也不敢轻易忽视你的权利。

  如果换不同医院或医生看病,最好带上以前做过的检查结果及病历数据,帮助新的医生快速了解你的病情,也可避免做重复检查。

  另外,患者最好能把正在服用的药品和营养补充品列一张清单,方便的话带上完整的药袋或包装盒给医生参考,医生才会知道患者正在吃的是什么成分,再综合考虑该给患者如何开方。

  与医生沟通抓重点

  由于患者多医生少,因此很多时候一个医生能分配给每个患者的时间并不多,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如何有效沟通就要看患者在与医生交流时是否能抓住重点,将病情说明白了。

  通常医生开始的第一句话多为“哪里不舒服”,这时患者应直接抓住问题的要点,如是否发烧、腹泻、呕吐等,抓住自己最主要的一两个症状来说,精炼地回答医生问题。在描述症状时最好部位也能说清楚,如肚子痛是上腹痛还是下腹痛,是左边痛还是右边痛。关于怎样不舒服的描述最好也要具体,如是痛、痒、麻还是酸;痛是闷痛、绞痛、抽痛、刺痛还是刀割样的痛。有没有合并其他的症状(如发烧、呕吐),尽量让医生知道你的感觉。

  如果医生问到症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患者最好不要用“很久了”等含糊的词语回答,最好说出明确的时间,如两天、几个小时。最好还能告诉医生你的“不舒服”有没有特定的时间,是持续不舒服还是阵发性的?另外,还要告诉医生看病前自己是否处理过不舒服的症状,是否接受过其他的治疗,处理后症状是否好转等。

  此外,患者最好还能告诉医生有无其他有联系的相关症状,就是除了一开始介绍主要的一两个症状外,如拉肚子前有无呕吐、发烧前有无咳嗽等。

  如果有过敏史、过去曾做过的相关检查报告、女性正在怀孕或准备怀孕、月经期等情况,也一定要告诉医生,因为这些都可能是医生做判断时的重要参考信息。

  维护权益主动发问

  有些患者还没听大夫说完便主动提要求,有可能导致误诊。一定要先听完大夫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再提出疑问,然后听听大夫的意见,看有没有必要调整。有些患者要求没达到会指责大夫甚至大声吵闹。专家建议,患者要冷静,避免和大夫把关系搞僵,否则就更难沟通了。

  另外,有些患者看病时有问题也不问。事实上,医生可能不清楚病人的需求是什么,需要病人多和医生沟通。如果医生的病人很多,看诊时间很短时,病人更要主动发问,保护自己的权益。有任何的不明白也应该提出来,请医生再说明一次。

  专家建议,患者在就诊时一定要弄清造成疾病的原因、如何预防再发生,生活、饮食、活动等方面有没有需要注意的。如果医生给自己开药了,一定要了解药物的用法和用量,以及用药后如何才知道有没有效、有什么副作用、要吃多久等。如果要做检查,应了解检查的意义及程序,检查前、中、后应注意的事项,何时可以得知结果等。

  指导专家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马长生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小儿内儿科主任李小梅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86.com/news/jdxw/20101124/331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