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妪额头长出一双“犄角” 长逾20厘米

2011/5/4 来源:京华时报a-A+

  她没有名字,也不知道自己出生年月,自幼被烧伤后家人将其卖掉,之后又两度被送人“生子”。厄运并未就此终止,3年前,她的额头处长出一双“犄角”。幸运的是,3年后,考入中科院的儿子即将功成名就,将母亲接到北京医治。

  昨天,北京军区总医院皮肤激光美容整形中心内,10余名专家进行会诊后确定,患者头上“犄角”为罕见皮角,且其大小和长度都可称为之最。幸运的是,经过病理切片检查未现癌变可能,院方决定于明日进行皮角切除手术。

  “犄角”长逾20厘米

  每个初次见到她的人都不禁倒吸一口气。

  黑黄的面庞上,距离左眼眉骨三四公分处,赫然长有一个似牛羊犄角般的东西,盘旋突出,端部已近触及左眼。在这个总长度逾20公分、底部直径宽近5公分的“犄角”上,还旁生出一个个头略小些的角来。因瘙痒难耐,她不时费力地举起被烧得只剩下大拇指的左手,抵在犄角的根部。

  因生于深山,且经历异常曲折,使她至今没有名字,也没有身份,有的只是两个意义截然不同的称呼——“哑巴”和“妈妈”。

  “小孩子见到她时都躲得远远的,但知道她没有恶意后,就不再怕了”,昨天,在军区总医院皮肤激光美容整形中心的病房内,哑女的儿子张绍华笑着说。

  因为失语又失聪,哑女只能用眼睛捕捉着周边的一切。或许担心自己异样的容貌吓到旁人,每当看到有陌生人进入病房时,她的目光便一路追随着,随即嘴角上扬,露出亲切的微笑。这时,那只在噩梦般的大火中被烧得通红的左眼,看起来也温柔了很多。

  看着儿子与记者相谈,哑女缓缓抬起完好的右臂,示意要和记者握手。那一刻,笑容凝结在她的脸上。

  残疾后的坎坷经历

  根据身世推算,哑女今年70岁上下。在这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除了一双失而复得的儿女和满目疮痍却无法言说的回忆外,她一无所有。

  在张绍华看来,正是母亲儿时的那一场大火,注定了她一生的厄运。“那时妈妈应该3岁多,农村习惯生火取暖,当时她在火堆旁边玩,不知怎么就掉进了火堆里,直到大人们发现后才把她从火里救出来”,在姑妈只言片语的描述和回忆中,张绍华还原出母亲的“黑色人生”。

  虽然幸免于难,但在那场大火中,哑女不仅失语失聪,而且面部和左侧肢体也被严重烧伤,腿部肌肉也因变形而无法正常行走。因面容“吓人”,且丧失了劳动能力,哑女随即被贩卖给一名男子,并产下两女(其中一女已去世)。幸福的日子还未开始,那名男子便去世了。

  在贫寒的村落,婚丧嫁娶都显得很奢侈,便有了寻女生子的“传统”。哑女便被家人转送给南阳邓州张岗村的张家。在产下张绍华后不久,张父因病去世。张绍华一家便仅靠姑妈种地的微薄收入勉强糊口。

  张绍华3岁时,张家因穷得揭不开锅,在他人的帮助下,将哑女送给一个老头儿。这一别就是6年。

  失散6年母子团聚

  上小学后,每当老师布置写与父母有关的作文时,要强又孤单的张绍华便会趴在桌上,大哭好一阵才能缓过神来。他竭力搜索着和妈妈有关的记忆碎片,想去珍藏,却发现少得可怜。

  让他做梦也没想到的是,音信全无了6年的母亲竟会回到自己身边。在他上三年级的一天,他被老师叫到室外,指着一个不能直立行走的女子对他说,“这是你妈妈,带她回家吧”。原来,因多年在第三任丈夫家中未产下一子,她被送了回来。

  顾不上取书包、也未细问来龙去脉,生怕妈妈再被“抢走”的张绍华忙把她带回家。扶她坐在凳子上后,用开水泡了馒头加糖,见妈妈吃得很开心,一直在笑,张绍华也就跟着一起笑。“就像从天上掉下来一样,我也是个有妈妈的人了”。

  从那一天起,身材瘦削的张绍华成了妈妈的保护者,有哪个小孩敢说她是哑巴,他就会和他们打架。“她很安静,看见小孩子就笑呵呵的,不像村里面另外两个哑巴,经常嚷嚷,还打小孩子”。

  因妈妈肌肉变形,不能直立行走,懂事的张绍华便在每次吃饭时,将饭菜夹到碗里,端到妈妈身边。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86.com/news/jdxw/20110504/365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