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大连市海鲜市场出现一种叫海水晶的白色固体粉末,可以勾兑出人造海水,经过人造海水浸泡的贝类海产品能吐沙,虾蟹变得更生猛,有“卖相”,而这种速溶海水晶人体摄入过多会有害健康。连日来,记者根据市民举报和暗访部分海鲜市场,发现南京海鲜市场也有不少速溶海水晶。我国著名海水鱼类养殖学家中国工程院雷霁霖院士认为,海水晶可以用,但质量有差异,质量不过关的不能使用。
名词解释
海水晶:海水及盐化工的产物,主要是通过对海水或卤水进行蒸发、离心、浓缩等一系列过程而生产出来的。其基本保留了海水的主要成分,并在其中有选择地加入微量元素。
记者暗访
南湖菜市场
吃了“海盐”,文蛤、蛏子吐沙
19日下午,记者在南湖菜市场一家摊位不大的海鲜摊位看到,摊主摆放在门口的几只塑料箱里分别盛有文蛤、花蛤、蛏子、虾等海产品,由于加装了增氧泵,盛放贝类的塑料箱内有气泡,无论是贝类还是虾子都显得十分鲜活。奇怪!你们家的铺子不大,又没有海水,这些海鲜怎么能活得这么新鲜,难道自来水养海鲜也能活,而且一点泥沙都没有?记者询问摊主时,摊主回答:“用海盐浸泡吐的啊,一吐就干净了啊!而且不会死。”
记者问什么海盐,这么神奇?“就是海水晶,含多种营养成分。”摊主说着就从旁边拿出了一个一公斤装的类似盐一样的包装袋,里面是类似盐一样的白色粉末,外包装上写着海水晶,不过具体成分或所谓的营养成分并没有标明。记者问多少钱一袋,能不能饲养热带鱼?摊主说,50元一纸箱,不知能不能养热带鱼,可以倒一点回去试试。用这个成分都没有标明的海水晶来浸泡海鲜,会不会对人体有害?摊主直摇头说:“不会,这实际是浓缩的海水。”
惠民桥
水产市场
老板警觉,称缸里是“别人顺带的海水”
20日下午,记者以经营海鲜餐馆的经营户的身份来到惠民桥水产市场了解海鲜市场。在一家卖海鲜的摊位,记者看到,这家门面门前摆放了几只玻璃缸,里面有海鱼、蛏子、牡蛎等,个个显得鲜活生猛。此外,除了玻璃缸内有鲜活干净的贝类,旁边的编织袋内也有不少活着的蛏子,不过编织袋里的蛏子外表布满泥沙,看上去不像是跟着海水一道运来的。老板说,贝类一般抗干能力强,放在海水里涮涮就干净了,而且也会吐沙。
记者问:玻璃缸里的难道是海水,南京又不靠海,运海水来成本得多高,而且没几天就得换水吧?老板似乎显得警觉,说“我们的海水,是让别人顺带过来的。”然而记者看到,紧靠着鱼缸旁边的屋内就摆放了两大袋速溶海水晶,记者还悄悄拍下了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