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醋标准模糊
如果仔细梳理,就会发现,“酿造”二字的重要性。
随着工业的发展,醋酸的生产方法在不断地改进。先有粮食发酵制得酒精,再经乙醛生产制醋酸的酒精法,也就是粮食发酵法。
随后几经变动,上世纪60年代,人们开始用低压甲醇羰基化法来生产醋酸,即人工化学合成法。由于基建投资低、反应转化率高、副反应少、产品质量好,该生产法发展很快。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约90%新建厂都是采用低压甲醇羰基化的方法来获得醋酸。“如今就算厂家想买酿造冰醋酸,都未必能买得到,行情就是如此。”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
“天然度指标只可作为鉴别食品添加剂冰醋酸产品是由合成法还是发酵法生产的依据。”广州市质监局在8月25日公布的调查结果中称,目前的检测结果,并不能确认致美斋产品用的就是工业级冰醋酸。
罗瑞山在8月29日的采访中也反复强调,如今的焦点已经不是落在区分冰醋酸是否工业级或食用级上了,而是到底是酿造还是化学合成。“实际上通过梳理各方面证据不难得出,我们所使用的肯定不是工业冰醋酸。”罗瑞山说。
食品添加剂专家杨冠丰表示,工业级的原料,其产品里含有其它有害成分,因此食用醋酸与工业醋酸的根本差别,不是含量,而是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与检测。不管是酿造的还是合成的冰醋酸都需要检重金属、砷和游离矿酸,因为工业用冰醋酸会产生一些游离矿酸和重金属砷、铅超标。
“根据国标,不检出‘游离矿酸’就意味着用的冰醋酸是食用级的。”罗瑞山向时代周报透露了其中一个重要细节。“那批被上海检测出天然度低的产品生产日期为今年1月7日,实际上,就在1月13日,广州市质监局的监督检测工作刚好落实到那批产品上,除了天然度检测做不了之外,其他的指标都是合格的。”
记者在新版的食用冰醋酸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冰乙酸(冰醋酸)》(GB1903-2008)中看到,对酿造醋酸的比率(天然度)指标为强制性项目,要求指标≥95%才为合格。然而对化学合成的冰醋酸天然度则并无要求。有无“酿造”二字,成为食用冰醋酸是否合法的关键。
杨冠丰表示,在配制食醋的国标中没有“天然度”一项,把天然度作为判断配制食醋是否添加了工业级醋酸的做法并没有法律依据。“不能拿检验原材料的标准来检验成品,也不能说天然度低就是掺假了。”
尽管合成冰醋酸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并不违法,但《酿造醋酸与合成醋酸的鉴定方法》(GBT22099-2008)标准起草人之一的王志强早在2002年就已经在《中国调味品》上发文指出,配制食醋不应加合成冰醋酸。
“美国白醋也是采用粮食发酵的,在食醋生产行业中合成冰醋酸毫无用处。即使可作为食品添加剂醋酸,其在食品、饮料中的用量也仅为万分之几,属于微量添加,”在王志强看来,如果合成冰醋酸用到配制食醋中,其用量已是百分之几的含量,属于勾兑了。
国内醋业巨头江苏恒顺集团董事长叶有伟及高级工程师吴珏也曾经联合撰文,质疑执法者无法鉴别企业所购买的冰醋酸是工业用的还是由发酵法生产的乙醇为原料制得的工业冰醋酸,“为不法者提供了造假的可能和依据提供。”
“标准问题没搞清楚,这边一个标准,那边一个标准,(天然度)我们又检测不到,只能相信供应商。”罗瑞山无奈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