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今年前10月医疗纠纷调解满意度超95%

2011/12/24 来源:新华网a-A+

  权威访谈

  便民就医,彰显公益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张茅谈公立医院改革

 2011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之年,公立医院改革被公认是医改的难中之难。在这一年里,全国公立医院以患者需求为出发点,开展便民惠民服务,提高医疗服务安全质量,探索体制机制综合改革,以实际行动诠释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一年来公立医院改革取得了哪些阶段性成果?下一步工作方向如何?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张茅日前就此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

  问: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中推行了哪些便民惠民措施?

  答:公立医院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满足群众就医方便、负担减轻、质量提升的要求。目前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推广预约诊疗、开展双休日和节假日门诊、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开展医疗费用即时结报等。

  为减少患者等候时间,各地建立了预约诊疗制度和分时段就诊制度,优化诊疗流程和环境。例如,浙江省、北京市建立全省(市)统一的预约诊疗平台;上海市36家三级医疗机构全部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天津市开展“医指通”社区便民挂号平台。

  截至2011年10月底,全国有96.9%的三级医院(1237家)开展预约诊疗、双休日和节假日门诊。北京、广东等地,人民群众就医比较集中的三级医院预约就诊比例都已超过50%;对于妇产、口腔等一批需要长期诊疗的科室,已全部实行预约挂号。如北京市双休日日均门诊量达到工作日日均门诊量的51%,近一年中双休日门诊量相当于新增2至3家大型三级医院。

  为减少患者垫支、“跑腿”,各地开展基本医疗保障即时结算服务,全国超过90%的公立医院实行基本医疗保障即时结算。全国医疗机构增加约15万个结算岗位工作人员,与基本医疗保障经办机构实行信息化联网。全国5412所医院近3万个病区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活动。

  问:为破解老百姓“看病贵”难题,各地采取了哪些对策?

  答:为减轻患者负担,各地多措并举,积极控制医疗费用的快速上涨。一是通过临床路径管理等工作,促进医务人员合理诊疗。1677家医院的9098个临床科室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对规范医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合理控制医药费用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75.7%的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参与同级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检查。三是积极推动注册医师多点执业。190个县(市、区)开展了医师多点执业,在缓解大医院诊疗压力的同时,减轻患者负担。

  根据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公布的数据,按可比价格计算,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费用在持续4年每年上涨均超过5%之后,今年上半年门诊费用上涨0.3%,住院费用下降0.1%。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86.com/news/jdxw/20111224/479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