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孕检项目重复进行,各种保健品轮番推荐,记者调查发现
怀孕生孩子出现“过度医疗”倾向
“B超、唐氏筛查、三维检查……每一项检查都是一道关,有的检查还重复做。”
“医生说我孕酮低,还推荐了一款保健品,姐妹们看看这种产品好不好?”
……
这些,是在孕妇网站上最常出现的帖子,也是准妈妈们在一起时交流最多的话题。
怀孕、生育,本是人的一项正常生理活动,但是,最近记者对“生孩子”这一现象进行调查时发现,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孕妇成了“娇贵”的代名词,而怀孕生育成了一项“很难完成”的任务,各种检查频繁进行,各类保健品轮番上阵,“过度医疗”倾向明显。
而这种倾向背后,是一些医院、保健品商、孕婴商店的集体“受益”。
“大肚皮”们的苦恼:频繁检查
昨天上午9点半钟,记者在鼓楼医院看到,准备做检查的准妈妈们拿着叫号牌,焦急地等待着检查。
孕妇王小姐说,她当天要做三维检查,早晨7点半就来排号了,但等了2个小时还没有轮到。
“B超已经做了9次,血抽了5管子,马上还要去做唐氏筛查。”在江宁一家外企上班的王女士感叹,频繁的检查让她有点吃不消。第一次去医院检查,医生说孕酮偏低,给她开了药,要她过段时间再来。接着,B超又显示子宫内有积液,医生要求她每周都去做B超……
现在,王女士终于挺过了怀孕的前3个月,胎儿没事,她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
但是,医生告诉她,还有很多检查在等着她。接下来要建小卡、大卡,还有唐氏筛查、三维检查……
对于这些检查,王女士已经有些麻木,“刚怀孕时是在一家小医院检查的,医生查了4次B超;建小卡是另一家医院,医生又查了5次B超;马上要建大卡,据说还要查B超;而且,社区还要求我到社区医院检查,也要查B超!”
医生的“沉默”推荐:孕妇保健品
让孕妇们麻木的,不仅是检查,还有各种保健品。
“每次检查,医生都会说我缺一些微量元素,这次又说是贫血,需要补一补。”已怀孕6个月的丁女士告诉记者,医生的话她不敢不听,赶紧去买保健品。
在孕妇们的保健品清单上,有促进宝宝发育的DHA,复合维生素片等等。
采访中,记者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很多孕妇使用的都是同一品牌的保健品。比如,某洋品牌的维生素,在很多孕妇家中都能发现。而这些品牌大都是从医生那里推荐来的。
按照规定,孕妇必须到社区医院建“小卡”。李小姐在建邺区一家社区医院检查时,医生告诉她需要补充维生素,李小姐就随口问哪个牌子的好,医生不说话,拿出一张名片,递给了李小姐。
名片上印的,就是这家洋品牌维生素代理商的地址电话。很多孕妇都有这样的体会,医生不会明讲要买哪种保健品,但都会用保健手册、名片等方式进行“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