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网快讯摘要:近日,有消息称,2012年河北省将在100家公立医院推行“电子眼”监控,以杜绝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可能出现错误及过错等。此举一出,在很多人看来,似乎是切中要害,能够有效解决医院倍受诟病的“大处方、过度检查”等问题。然而,凡事利弊不分家,电子监控对于解决医患矛盾,未必真有想象中那么好。
首先必须承认,医院肯打开大门,把电子眼装进诊室,体现了他们勇于承担责任的态度。这种面对矛盾,先从自身找毛病的做法,无疑要让人拍手叫好。从医院的角度来看,既然过去曾有患者因为不相信医生,自带DV拍摄,倒不如现在化被动为主动,明明确确告诉你,我们全程都有监控,反倒更容易赢得好感。
只是,监控诊疗过程毕竟不同于其他。患者的病情属于个人隐私,这种能够精确定位到处方单的监控,等于是将他们的隐私传播给了医患之外的第三方人群。虽然我们大多数人对隐私的保护并不敏感,虽然很多患者觉得头疼感冒之类的小病,谁知道了也无所谓,但万中有一,隐藏其中的弊端不该被忽视。
对医生来说,此举到底是减轻了他们的压力,还是增加了他们的心理负担,也不好说。有了“电子眼”的把关,错误减少了,按理说,医生压力应该减轻了;但若是从另一个角度审视,感受则完全不同。因为监控的出现,源于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而这种不信任,恰恰可能损伤医生的积极性,并造成他们的心理负担。医生诊断不是机械动作的重复,需要付出脑力反复斟酌,最终得出结论。压力在这个过程中,显然并非一个积极因素。
对于医患矛盾的最终解决,河北省卫生厅的做法的确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但也只能是尝试而已。与其说“电子眼”是监控,不如说它们只是给予患者的一支安慰剂。医生和患者关系的修补,不能依靠冷冰冰的设备,而要靠医生的责任心和患者的理解。“电子眼”监控设备或许现在是“应运而生”,那么,我们期待着,很快它也能“应运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