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永珍之前代儿子道歉时的视频截图
跳楼事件为何“集体噤声”
司永珍之死,真实的动机至今是谜。
值得注意的是,在跳楼事件发生后,多数媒体对此保持了缄默,这与当初媒体蜂拥报道“醉汉打医生”时的舆论热潮形成强烈对比。
司文坦言,在丈夫出事后,媒体报道和社会舆论给全家造成很大压力,她曾一度对记者很排斥和抵制,但在婆婆出事后,她又觉得自己唯一可求助的只有媒体了,但遭遇的却是“集体噤声”。
婆婆跳楼当日,司文一直给媒体打电话,“给湖北省内多家媒体,还给北京一家媒体打过电话,但事后没有一家报道。”
而这些媒体中,不乏对丈夫事件的报道者。
她坦言对媒体的失望,并进而质疑媒体选择报道的出发点和倾向性。
据南都记者从荆州市委宣传部了解,在司永珍跳楼后,北京某曾对“患者打医生”作过报道的媒体给宣传部打来过电话,但事后也没有对这一“后续”给予跟踪报道。
5月26日,南都记者联系上湖北较先报道“患者追打医生”的一位媒体主管,他告诉南都记者,对跳楼后续事件的“选择性不报道”,并非迫于媒体禁令,而是“那不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他认为,其实许多媒体最初关注“患者追打医生”事件,并不仅是为了对患者遣责,而是想通过这样一个特殊个案,从另一个视角去观照如今的医患关系。“但也许是恰巧碰上了两部委联手打击‘医闹’,所以被当做了‘反面’典型。”
“媒体应该在这次报道中反思。”他认为。
这位媒体主管人士同时分析,如果抛开舆论的外部因素,回归到事件的本体,事件核心还是医患关系。
“从开始的闹剧,到最后的悲剧,两起关联事件的演化和推进过程,我们看到的仍然是冰冷的医患关系,事情的核心问题仍然出在这里。”他说,“所以,更应该反思的还有我们的医患环境和医患关系。”
而上述观点与家属的感受和推测不谋而合,在家属们看来,司永珍正是“被媒体和医院逼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