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网快讯摘要:目前,全市所有三级医院及二级公立医院已全部实行医保预付制度,实行医保预付制度后,2011年医保费用增幅与前几年相比明显下降。记者在卫生部网站上查询后了解到,2010年,医保预算管理内费用增速低于2003—2009年年均增速约1.5个百分点。
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沙忠飞介绍,自2002年起,实施定点医疗机构医保费用预算管理。2009年对3家三级医院启动医保预付试点;2010年将医保预付范围扩大到10家三级医院和全部公立二级医院;2011年则进一步推广到全部三级医院。
据介绍,以医保预付为主体的医保总额预算模式,体现了两大特点:一是以公开促公平,推进“四个公开”,即公开年度基金收支预算和医院预算安排计划;公开全市医院预算指标核定及实际执行情况;公开全市医院预算分配全过程;公开年终清算全部数据。二是综合考虑不同区域、不同类别、不同级别医院具体因素,确定各医院的预算指标,保证各医院预算指标相对合理均衡。
“医保预付制度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如推诿病人、限制开药等,但总体来说,负面效应比预计的要小得多,”沙忠飞说,每一种制度的诞生,都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对于负面效应,有关部门正在积极加强管理,寻求解决之道。(记者王有佳)
市卫生局昨天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市医保基金用于社区的金额已达38亿元,比2009年增加近5倍。本市基层就诊患者比例已从三年前的5%提高至40%。为提高社区医院的服务能力,本市计划在2015年前培养1000名社区医生骨干。
市卫生局称,本市就诊量已连续数年持续递增,去年全市医疗机构就诊量突破1.6亿人次,比2010年增长10.6%。其中增长最快的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量达3487.3万人次,比2010年增长14.6%。
市卫生局透露,去年本市共有6000万人次在基层就医,占到医疗总人次的40%。而在三年前,这个比例仅为5%。2009年,全市医保基金用于社区的金额是8亿元,去年已达38亿元。目前,本市在引导居民社区就医时已采取政策倾斜的方式,同时提高医务人员服务能力和水平,“但是,社区医院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下一步无论是药品供应、人员培训、家庭医生的模式设计方面,还有许多要改进的地方。”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说。
为提高社区医院的服务水平,本市将在2015年年底前培养10名社区卫生首席医生、100名社区健康管理医生、1000名社区卫生业务骨干(简称“十、百、千社区卫生人才”培养工程)。这些人才将在全市2万余名社区卫生工作者中选拔,其中,社区卫生首席医生将拥有以自己姓名冠名的工作室,除了每周定期出诊外,主要为市社区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组织调研并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