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预约放号 缩短候诊的时间

2012/8/22 来源:深圳商报a-A+

  本周一发布的第二季度我市窗口行业公众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医疗服务行业以66.35分的得分(满分为100分),排名在24个行业末尾。

  此次调查显示,市民对医疗行业服务的满意率为90.58%,比今年第一季度提高9.54%,比去年同期下降1.19%。医疗行业接受测评的环境、服务态度、等候时间三个指标满意率,较上季度均有所提高。但“等待时间过长”仍然最为市民所诟病,得分相对前两项低。

  昨日,医疗行业主管部门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对此次调查结果做出回应:今年将继续推进预约诊疗服务,各级医院增加预约放号量,进一步缩短市民候诊时间。该委要求,到今年年底,全市二级以上医院门诊普通号源全部开放预约,专家号源开放预约率超过50%。

  原因分析

  人均医疗资源明显不足

  昨日,市卫人委相关部门负责人解释,市民反映到医院就诊等候时间过长,主要原因是我市医疗资源不足,特别是优质医疗资源紧缺。目前,我市仅有三级甲等公立医院8家,远远少于广州、北京、上海等城市。

  此外,由于我市人口结构“倒挂”:流动人口远远超过户籍人口,而以往医疗资源均按照户籍人口配置,因此人均医疗资源不足,也是我市长期存在的“老问题”。

  以2011年为例,按统计人口计算(2011年末全市总人口1046.74万人),我市每千人口病床数为2.30张,每千人口卫生工作人员数为6.88人,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为5.55人,每千人口医生数为2.16人。

  如果按照1500多万服务人口计算,去年我市医疗资源则更为紧张:每千人病床数仅为1.56张、每千人医师数仅为1.49名。

  “医疗服务的供需矛盾是导致市民反映候诊时间长的根本原因。”该负责人表示。在整体医疗资源不足的情况下,还出现了各级医疗机构 “冷热不均”的局面,加重了大医院的诊疗负担。目前,多数市民就医仍然首选大型综合性医院,导致大医院人满为患。而一些社康中心、一级、二级医院就诊患者并不多。在一些民营医疗机构,更是“门可罗雀”。

  整改措施1

  扩大预约挂号量

  根据我市“十二五”规划,作为我市医疗卫生领域的5个重大建设项目,将在2015年年底之前全部完工。这5大建设项目是: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迁址新建工程、市健宁医院、市聚龙医院、市新明医院和市肿瘤医院。

  虽说新建医院,增加医疗服务供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但“远水救不了近火”。一所新医院从建设施工到开业启用,至少要花数年时间。在现有的情况下,如何提升市民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该负责人提出几项措施,将在今年重点实施。

  一是各级医院继续扩大预约挂号放号量,让更多的市民有机会选择预约就诊。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曾对预约患者和非预约患者,从挂号到进入医生诊室的间隔时间进行过统计。结果显示,非预约患者平均需要等候61分钟,预约挂号的患者仅需等候29分钟。

  今年7月1日试运行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全面实行预约挂号制度,所有患者就诊前均需预约。前往该院就诊的市民普遍反映,预约就诊后,候诊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小时。

  市卫人委要求,到今年年底,全市二级以上医院门诊普通号源全部开放预约,专家号源开放预约率超过50%。

  整改措施2

  完善分级诊疗制度

  二是积极开展全市各类医学专科需求以及资源分布调查研究,在规划布局、财政支持、购买服务、人才引进、收入分配、社会参与、社区首诊等方面研究配套政策,引导卫生资源合理配置。逐步形成分级诊疗制度。改变患者大医院“扎堆”就诊的现状。同时,该负责人也希望,市民能够逐步改变就医习惯,做到“大病去大医院,小病去社康,让优质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今年,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经陆续推出公立医院药品“零加成”,积极推进单病种付费、家庭病床等,就是为了让市民就医更方便,更实惠。

 

推荐阅读:

医联预约平台升级为“挂号网”

新制度破除以药养医成效初显适度扩大改革范围

郊区患儿当地预约挂号一周内可到儿研所就诊

广州三甲医院目前可以电话预约挂号

医院预约挂号将取消取号环节身份识别是难题

妇产医院推出院预约出租车服务

5个预约号4个是号贩子所挂医生感慨为号贩子打工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86.com/news/jdxw/20120822/790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