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网快讯摘要:女儿突然嚷嚷喉咙痛,次日凌晨开始发高烧。她以为是感冒,带去治疗,但高烧症状反复发作。6月14日,小熙出现“无法进食”、“眼睛上翻”、“大小便失禁”等症状,随后进入博爱医院重症监护室。
被蚊子叮咬后,4岁女孩小熙患上流行性乙型脑炎,经过近3个月治疗,已经花费14万多元治疗费。虽然康复治疗效果良好,但是仍然反应迟钝,无法开口说话。
昨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表示,乙脑发病率很低,但小熙没有接种过乙脑疫苗,且除了卡介苗和乙肝疫苗等个别疫苗,其他大多数疫苗都没有接种,这可能是导致发病的重要原因。
目前处于疾病恢复期
昨天中午,记者在博爱医院见到了刚刚做完康复治疗的小熙。她面容清秀,剪了一头短发,大大的眼睛里,目光有些迷离。就算是从未见过面的陌生人伸手,小熙也会扑过去。
“以前他很喜欢吃西瓜和饼干,现在都不吃了。”小熙的妈妈周女士介绍,女儿生病后,身体和性情发生了很大变化,生病以前对陌生人很有警惕性,现在好像没有了陌生人概念。以前普通话和四川话都会说,但是现在连“妈妈”也不会叫了。大小便也失禁了。
周女士回忆,今年6月10日晚上,女儿突然嚷嚷喉咙痛,次日凌晨开始发高烧。她以为是感冒,带去治疗,但高烧症状反复发作。6月14日,小熙出现“无法进食”、“眼睛上翻”、“大小便失禁”等症状,随后进入博爱医院重症监护室。经过两周治疗,小熙病情得到控制,由于资金问题,周女士7月底带女儿出院,每天往返东升与博爱医院之间,继续为女儿做康复治疗。
“这种病的致残和致死率非常高,她目前的康复治疗效果是很好的。”昨天下午,博爱医院儿童康复科李主任介绍,小熙患的是重型乙型脑炎,入院时处于深度昏迷状态,经过前期的治疗和目前的针灸治疗,以及认知功能、语言等方面的康复训练,效果很好,但仍然存在认知反应差、不会说话、反应迟钝等症状。小熙现在还处于恢复期,三个月后将进入后遗症期,专业的康复治疗将对她的恢复至关重要。
患者没接种过乙脑疫苗
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科科长周海介绍,患者当时在博爱医院作检查,初步怀疑患了乙脑,后经过调查,确诊为乙脑。调查发现,小熙没有接种过乙脑疫苗,而除了卡介苗和乙肝疫苗等个别疫苗,其他大多数疫苗都没有接种。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小孩从出生到4岁,接种疫苗有20针次,到6岁,接种疫苗有22针次。
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蔡医生说,患者父母都在外面打工,孩子平时由老人带,“老人知道小孩子要接种疫苗,却没及时带孩子去接种,以为孩子平时都没生病,就不需要接种了,存在认识的误区”。
周海介绍说,乙脑主要是通过蚊虫传播,蚊子叮咬了猪、鸡等温血动物,如果有乙脑病毒,蚊子再叮咬人,加上小孩之前没有接种疫苗,就容易感染。近几年来,中山的乙脑发病率很低,每年只有一两例报告,今年(小熙)发病的是第一例。“如果小孩子及时接种了两针乙脑疫苗,90%以上可以避免乙脑发病。”
提醒
如何预防乙脑?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由蚊虫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乙脑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高,是威胁人群特别是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科科长周海表示,要预防乙脑,最有效的措施是及时做好疫苗接种。乙脑属于第一类疫苗,是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是免费接种的。按照接种计划,小孩子在8个月大的时候接种第一针乙脑减毒活疫苗,两周岁时接种第二针。其次是做好防蚊。
困境
治疗费已花14万多元
“老家修房子就借了钱,这次孩子生病花的14万多都是借亲戚的。”周女士表示,孩子生病至今,三个月过去,全家的生活状态完全颠覆了。以往夫妻俩打工收入每月有4000元左右,虽不富裕,但是维持生活和负担小熙上幼儿园还是不成问题。
孩子生病后,她向厂方请了假,丈夫为了寻找更高的收入,也已经辞去原来的工作准备另找,家中的收入现在几乎为零。“我每天早上5点多就起床,给小熙吃完早饭后,再坐公交车来市区治疗,完了再回去,这样不用住院,也可以省一笔开支。”周女士称,现在维持最基本的康复治疗,每天花费百元以上,这笔开支对这个家庭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如果有热心市民想帮助他们,可以与孩子的妈妈周女士联系。电话:15521791684。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