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网快讯摘要:女童薰薰(化名)吃了晒干鱼胆后,便开始不停地呕吐,并出现腹痛、低烧状况,送院后化验结果显示,薰薰的谷丙转氨酶高达7020U/L,高出正常人约175倍,谷草转氨酶为16580 U/L,高出正常人400多倍,表明肝功能严重受损,诊断为“急性肝炎”。
民间偏方中认为鱼胆有清热、明目等功效,殊不知鱼胆中含有很多有毒物质,食用后可能引起中毒,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近日,记者从佛山市妇幼保健院获悉,3岁女童吃了晒干鱼胆后,便开始不停地呕吐,并出现腹痛、低烧状况。医生提醒,日常吃的青鱼、草鱼、鲩鱼等鱼胆都有一定的毒性,一旦鱼胆急性中毒应当尽早给予催吐,催吐结束后要立即就医。
据介绍,家住南海的3岁女童薰薰(化名)吃了晒干鱼胆后,便开始不停地呕吐,并出现腹痛、低烧状况,送院后化验结果显示,薰薰的谷丙转氨酶高达7020U/L,高出正常人约175倍,谷草转氨酶为16580 U/L,高出正常人400多倍,表明肝功能严重受损,诊断为“急性肝炎”。该院儿科医生何小城说,民间偏方大多缺少科学依据,不可盲信。鱼类的胆中一般含有胆汁毒素,其毒素能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严重的还会造成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病变。“按中药学规定,青鱼胆用量为1~2.5克,成年人一次摄食超过2.5克,就极有可能导致中毒,一般大鱼胆即使半个也远远超过此量,若小儿服2个,大人服8~13个可致死亡。”
何小城提醒,日常吃的青鱼、草鱼、鲩鱼等鱼胆都有一定的毒性,引起中毒一般为生食鱼胆后引起,个别熟食者症状较轻。一旦鱼胆急性中毒应当尽早给予催吐,催吐结束后要立即就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