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网快讯简要:为找到一份好工作,不少大学生不惜在自己脸上“动刀”。来自美容医院的统计显示,目前整容大军中,大学生占了三成。单眼皮“变”成双眼皮、鼻子也“长”高了……为找到一份好工作,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三年级男生,花费上万元整容,他认为“变脸”后工作就会变得很好找了。
找工作一定要有好外貌吗?记者调查发现,多数用人单位并非“外貌协会”。专家提醒,大学生对自己有准确定位、尽早规划职业道路,才是最关键的。
【案例】
武大男硕士花万元“变脸”
24岁的曾凡是武汉大学研三男生,正当同学们忙着投简历、跑招聘会时,他却“消失”了两个星期。本月初,曾凡回到学校,同学们发现他单眼皮“双”了、鼻梁也“长”高了。
原来他去北京一家医院做了整容手术,手术费花了差不多1万元,加上路费、食宿费,他不仅花完了全年的生活费,还把平时做兼职攒的钱也用光了。回忆起整形过程,曾凡说:“疼得我整个人都差点昏了过去,身上冒的冷汗把衣服打湿了N次。”但他坚持认为这个选择没有错,很值得。
长得又不丑,为什么要整容?
曾凡说,以前一直觉得,只有女生才需要关注自己的容貌,但大四那年找工作的经历,让他彻底改变了这个想法。
曾凡来自江西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母都是小学文化水平,他从小就被灌输了“读书就能改变命运”的观念。一进大学,他就是各大社团的活跃人物,“因为听师兄们说,在社团多积累些经历,对找工作会有帮助”。大四那年的9月,他每天带着写有丰富社团经验的简历,奔波在各个招聘会场,有时也会收到几个不知名的小企业抛来的橄榄枝,但他自信凭实力能进大企业。终于,世界500强的某大型央企来学校招聘,他顺利通过了简历和笔试环节,却在面试环节中,因为长相不出众而遗憾出局。
【调查】
整容大军中三成是大学生
曾凡的例子并非个案,记者采访中获悉, 趁找工作前去整容的大学生不在少数。
武昌一家民营整形医院负责人介绍,每年年底、年初,是大学生整容的高峰期,平均每天都会有8~15名大学生到该院做各类整形手术,其中大多为19~24岁的女性。学生整容主要集中在割双眼皮、隆鼻和磨骨几个项目,价位在1000元~20000元不等。
据了解,大学生整容花费基本是父母“报销”,父母不支持的则在生活费上“做文章”。
记者查阅外地的新闻报道,在南京、上海等地的8所高校中,自己或身边同学做过整容的人数比率为32.67%;认为整容除了能带来满意的外表,还能增加就业筹码的人数比率为52%。
多数企业不是“外貌协会”
长得不好看就找不到好工作?有多少用人单位是“外貌协会”?
【观点】
大学生:自信、真诚更重要
建议求职者正视自身的不足,同时看到自己的优势,制定一个自己能够达到的目标,找准定位并尽早作出职业规划,而不是到了临近找工作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无法适应职位的需要。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协会的陶厚永博士认为,某些大企业或知名企业在招聘中,对求职者提出外貌要求,实际上是求职市场供需失衡的一种表现,在其他条件基本相当的前提下,用人单位倾向于外表更出众的求职者,是符合市场规律的反应。但大学生的外貌绝不应是招聘单位的最核心指标,而很多外表不算出众的人通过自身努力,也同样可以得到别人的认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