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网快讯摘要:不同颜色或性状的鼻涕可能是鼻咽疾病的征兆。黄敏齐认为流鼻涕是鼻部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在正常鼻腔中只有少量粘液,呈湿润状态,以维持鼻黏膜纤毛运动。而病变时,分泌物的量和性质发生变化,例如感冒初期呈清水样或粘液状,感冒后期会出现脓涕。
医学指导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黄敏齐副教授
小时候不懂事,让流出的鼻涕吸进嘴巴里,引来大人的连声呵斥。可你知道吗,其实每人每日在不知不觉中,都会“吞”掉1000ml的鼻涕。不过不用担心,广医二院耳鼻咽喉科黄敏齐副教授告诉我们,鼻涕其实没有我们认为的那样恶心。鼻涕在人体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观察鼻涕性状可以了解身体、尤其是鼻咽部的健康情况。
从鼻涕性状解密鼻咽疾病
在医生看来,不同颜色或性状的鼻涕可能是鼻咽疾病的征兆。黄敏齐认为流鼻涕是鼻部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在正常鼻腔中只有少量粘液,呈湿润状态,以维持鼻黏膜纤毛运动。而病变时,分泌物的量和性质发生变化,例如感冒初期呈清水样或粘液状,感冒后期会出现脓涕。
医生通常根据以下性状判断相关疾病的性质和程度:
水样、浆液性鼻涕:为血管渗出液及粘液混合溢液,其中含有脱落细胞、少量红细胞、白细胞及粘蛋白,多见于急性鼻炎的早期及血管运动性鼻炎或变态反应性鼻炎的发作期,这些疾病发病时均有大量水样分泌物,而后者分泌物中多数含有嗜酸性白细胞。若是黄色水样鼻涕,则需要考虑鼻窦内囊肿的可能,需要拍鼻窦X光片或CT。
粘液性鼻涕:当出现感情冲动、物理性刺激或慢性炎症时,粘液腺及杯状细胞分泌亢进,粘液性分泌物增加,具体病症如慢性鼻炎、急性/慢性鼻窦炎。
粘脓性鼻涕:分泌物粘稠,以脱落的黏膜上皮细胞及浸润的多形核白细胞为主要成分,常见于急性鼻炎的恢复期、慢性鼻炎和鼻窦炎等。
脓性鼻涕:分泌物呈黄绿色、混浊,有臭味,内含大量的坏死白细胞。多见于炎症(如牙源性上颌窦炎、额骨骨髓炎、上颌骨骨髓炎)侵及骨质时;鼻腔异物及恶性肿瘤伴部分坏死时常伴有恶臭脓性分泌物。
血性鼻涕:分泌物中带血或呈血涕,常见于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鼻腔异物、鼻腔结石/溃疡、鼻腔鼻窦及鼻咽部肿瘤等。怀疑是鼻窦及鼻咽部恶性肿瘤时,应详查鼻腔、鼻窦及鼻咽部,避免漏诊。
痂皮:常是由于分泌物干燥后形成,可有血痂或脓痂。常见于慢性鼻前庭炎、干燥性鼻炎、小儿鼻窦炎和萎缩性鼻炎等。
脑脊液鼻漏:脑脊液经瘘孔流入鼻腔后经前鼻孔流出,称为脑脊液鼻漏。脑脊液清亮、透明、呈水样,内含葡萄糖而不含粘蛋白,久置后不会自行凝结,可经化验方法鉴别。脑脊液鼻漏常见于先天性筛板、蝶窦骨缺损颅底骨折、鼻窦外伤和先天性脑膜脑膨出症等。
两边鼻涕擤不出时请看医生
伤风感冒引起感冒流涕很正常,那么流鼻涕是否就一定代表生病了?“其实不是这样的,健康人的鼻子受到刺激也会流鼻涕。”黄敏齐介绍,鼻腔黏膜内分布着丰富的感觉神经,当鼻黏膜遭受到机械性、物理性或化学性刺激时,可引起广泛的呼吸和循环方面的反应。即使是健康人,在天寒地冻的环境中呆久了或吃了辣的东西,鼻粘膜腺体受到刺激也会亢进,分泌出更多的鼻涕。如果无法被全部“咽”下去的话,就只好流出来了。小朋友受刺激容易流鼻涕,是因为他们的鼻子对刺激比较敏感,一般不需要紧张。
有人认为,擤鼻涕是越用力就擤得越干净,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流出来的鼻涕就用纸擦拭;在鼻腔通畅的情况下,如果要擤,就压住一侧鼻孔轻轻地擤;如果擤不出也可以吸到咽部再吐出来;如果鼻腔两边都堵塞,千万不要大力擤鼻涕,否则鼻涕可能进入咽鼓管造成中耳炎。”
黄敏齐认为,鼻腔不通畅未必是被鼻涕堵住,也可能是鼻黏膜下层丰富的、具有舒缩性的海绵状血管组织发生反射性膨胀,堵塞鼻腔。这时无论多用力擤鼻涕都没用,太大力反而会损伤身体。如果鼻腔两边堵塞至“不能擤也不能吸”的地步,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接受洗鼻治疗。不要擅自使用处方药收缩剂,盲目使用可能会引起药物性鼻炎。
科普一下
鼻涕有什么用?
在了解鼻涕与身体健康的关系之前,有必要知道鼻涕是怎么来的、扮演着怎样的角色。黄敏齐告诉记者,正常人的鼻黏膜下层具有丰富的杯状细胞、粘液腺和浆液腺,能产生大量的分泌物,一天可分泌约1000m l,人的鼻腔可容纳不下这么多被称为“鼻涕”的物质,所以大部分就有意无意地从咽部吞下去了。
黄敏齐指出,鼻涕之所以起到过滤及清洁的作用,主要在于它们在黏膜表面形成可随纤毛运动而向后移动的粘液毯。吸入鼻腔的空气中,较粗大的粉尘颗粒及细菌被鼻前庭的鼻毛阻挡和过滤,而较小的尘埃颗粒可随气流沉降,或随流黏附在鼻黏膜表面的粘液毯中,部分被溶解,不能溶解的尘埃和细菌随鼻黏膜的纤毛摆动到达后鼻孔,进入咽腔,再被吐出或咽下。因为粘液毯中含有溶菌酶、干扰素等成分,对进入鼻腔的微生物有较强的杀灭作用,所以吞下一般不会对身体有影响。
另外,鼻涕可以提高吸入空气的湿度达98%,避免干燥的空气伤害咽喉以及支气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