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垄断触角伸向跨国药企

2013/7/6 来源:新华国际 a-A+

  医网快讯摘要:国家发改委以供应商/经销商的价格管理条例和同业联盟的管理条例为武器,已经将调查范围从国内药品企业和方便面生产商拓展到跨国企业——1月份对液晶显示器屏幕(LCD)制造商的严厉罚款即可见一斑。为中国市场发展潜力激动万分的外国企业应当对即将到来的“成长的烦恼”有所警惕了。

  六十家中外药企被查

  中国就成本及价格操纵问题调查制药企业

  在外国企业因可能存在的价格操纵问题而承受来自北京的压力之际,中国最高经济规划部门正在调查制药企业的成本和定价机制,调查对象包括葛兰素史克公司和默克公司的业务部门。

  此前,中国还对奶粉进行了一次独立调查。调查已导致奶粉降价。

  根据国家发改委本月2日发布的一份声明,该机构正在调查多家中外药企的生产成本和定价机制。

  国家发改委将就成本问题调查27家企业,就定价问题调查33家企业。国家发改委称,此次调查旨在了解这些企业内部的成本及定价情况,同时也是为了及时调整药品价格。

  除葛兰素史克公司和默克公司外,正接受调查的外国企业包括安斯泰来公司、伯林格·英格尔海姆公司、百特国际有限公司和弗雷泽纽斯股份公司等企业。

  国家发改委说,来自该机构的一个调查小组将在7月至10月之间走访调查涉及到的相关企业。

  一位熟悉相关情况的业内消息人士说,此次调查的重点似乎是“转移定价”。“转移定价”是—种确定成本如何在大型企业业务部门之间分配的—种定价策略。北京还计划分析外企在中国及其他市场所售产品价格的差异。

  跨国药企感受寒意

  中国药品审查让制药集团感到寒意

  经过过去10年的火热发展,中国政府本周决定对医药行业进行调查,这让在该国扩张的跨国制药集团感到阵阵寒意。

  地方企业高管强调说,这是国家发改委一系列审查的一部分,该委员会对所有政府提供补贴的专利药品和普通药品设置了价格“上限”。

  但一些人警告说,此举是加强管制的信号,预示着范围更广、程度更深的价格削减。

  一位制药行业的咨询顾问说:“我们知道新国家卫计委主任上台后价格受到审查。大家都预计到了这一点,但这次审查似乎比预想的要更全面,来得更早。”

  花旗银行在1月份的分析报告中说,自2011年3月以来,在国家发改委的指导下,治疗不同疾病的各种药品已经经历了5轮降价,平均幅度为15%-20%。花旗预测,价格过高的药品和进口药品将成为未来降价的重点。

  药品降价大势所趋中国众多的老龄化人口、快速的经济增长和提高医疗保障的承诺让中国在许多西方制药企业眼中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市场,这甚至发生在全球衰退之前。

  IMS咨询公司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医药市场规模将从全球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

  许多公司(包括诺和诺德公司、诺华公司和葛兰素史克公司)都在中国建立合资企业,对生产和研发进行授资。许多企业还在中国开展临床实验。

推荐阅读:

北京生物医药企业:2.5小时可查出人...

宁夏三家大型药企污染环境长达十年之久

中国在美药企1.6亿美元反垄断案继续...

医药企业严重违法广告企业名单

我国将设药企“黑名单” 通过新闻媒体...

郑江 中国研发型药企唯坚持方能胜出

卫生部长陈竺 鼓励跨国药企在华设研究...

陈竺 鼓励跨国药企在华设研究中心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86.com/news/jdxw/20130706/964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