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网快讯摘要:在越秀区第二人民医院的5楼,78岁的罗宝珍躺在病床上,眼睛却一直往房门看——每天上午10时30分,她年迈的丈夫都拄着拐杖走过这道门,为她揉腿、捏手。尽管因为长期瘫痪瘦得皮包骨头,留着短发的她却脸色红润。“有这样的丈夫真是幸运呀。”有病友发出这样的感叹,她的女儿曾姨笑着回应:“我爸还是我妈‘呃翻嚟’(骗回来)的呢。”听到这话,罗宝珍也害羞地微笑起来。
风雨无阻每一天,曾自平老人都会提着药油颤巍巍地步行半小时到医院——
他用最朴素的方式,回答了最深奥的问题:当爱人失去年轻的容貌和行动、说话的能力,还能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8年,往返医院约3000次,按摩约5000次,每次捋左脚2000下、右脚2000下……尽管87岁的曾自平步履蹒跚,却依然每天到医院为中风瘫痪的妻子按摩;尽管妻子罗宝珍已经卧床8年,但从未生过褥疮,脸上的血色甚至比曾伯还好。对此,曾伯的解释很简单:“做人,要懂得同情人、关心人、爱护人,更何况那是家人?”
文/记者方晴 图/记者莫伟浓
结缘:一封代写情书 “骗”来半世姻缘
在越秀区第二人民医院的5楼,78岁的罗宝珍躺在病床上,眼睛却一直往房门看——每天上午10时30分,她年迈的丈夫都拄着拐杖走过这道门,为她揉腿、捏手。尽管因为长期瘫痪瘦得皮包骨头,留着短发的她却脸色红润。“有这样的丈夫真是幸运呀。”有病友发出这样的感叹,她的女儿曾姨笑着回应:“我爸还是我妈‘呃翻嚟’(骗回来)的呢。”听到这话,罗宝珍也害羞地微笑起来。
两人相遇在1954年。那时,喜爱诗词歌赋、参加过游击队的曾自平从家乡兴宁来到广州,在市政府工作;小他9岁的罗宝珍还在家乡顺德大良,从未读过书。“我没有追求过对象,也不在乎容貌外表,只看人有没有学识。”不久,领导的保姆给他介绍了一位顺德老乡,她就是罗宝珍。
没读过书、目不识丁的顺德姑娘是怎么与重视才学的曾自平结缘的呢?原来,经人介绍后二人开始通信。得知客家人重视读书,心动的罗宝珍请上过学堂的好朋友代为执笔,几番书信往来,才有了后来的第一次见面。
“那是大年三十的晚上,岳父岳母邀请我到顺德大良的家里做客。我还记得因为很多人回乡省亲,我凌晨4时赶到大钟楼,晚上7时才到大良。”从大城市回到小乡村,看到罗家破烂的砖房、前后种满的甘蔗,曾自平心里“咯噔”一下,尽管有些意外,他还是确定了娶妻的心意。岳父母更是对这位城里女婿越看越喜欢,不久,应“父母之命”的罗宝珍便嫁到了广州,还读了两年书。
“朋友跟我说,以我的条件至少能娶个高中毕业生。”但曾自平回答道,“我不在乎家境贫富,她是个老实人,能一起过日子。”
成家:“兴宁驻穗办事处”15平方米住六口人
“这么多年,我最喜欢的就是她从不计较。”从今天的眼光看,结婚后,年轻的曾太太可以计较的事不少——房子很小,曾家和另外两户人家共15口人挤在盘福大院不足70平方米的房子里,还得共用厨房厕所;老乡很多,在广州市工具厂流水线上忙碌工作、照顾4个儿女之余,她还得好菜好饭地接待丈夫老家的人。15平方米的曾家一度被戏称为“兴宁驻穗办事处”。
“但妈妈不光没有计较,还教我们礼让邻居、不能怠慢乡人。”女儿曾画眉回想起小时候也感叹不已。妈妈总是在她醒来前就到工厂上班,天黑了才回家,因为工作勤奋,性格开朗,年年都是工厂的先进和优秀党员。尽管工作忙碌,罗宝珍却没有一次怠慢丈夫家乡来的客人。“那时候,只要是兴宁来的人,不管认识不认识,喊一声‘阿叔’、‘阿姨’就能住进我家。”曾姨笑说,客人较少时,地板都睡满了人,晚上上厕所都无处下脚;客人多起来,姐妹们甚至得借住邻居家。
这些忍让曾伯都记得清清楚楚。“第一是生活上的细节,第二是我结交的朋友,第三是时势的艰难,不如意的地方她都没有计较。”
8年往返医院约3000次,按摩约5000次,
每次捋左脚2000下、右脚2000下
相守:“既然结为夫妻,不关心她关心谁?”
40年岁月流转,随着儿女长大成人、夫妻双双退休,曾伯与罗婆婆在小北路的房子里安度晚年。曾伯先后出版了3本诗集,常常以文会友;到哪儿都能结交朋友的罗婆婆则喜欢上了打麻将。1996年,罗婆婆第一次中风,一只手不方便,生活、做饭还可以自理。2006年,罗婆婆第二次中风,因为脑部血管大面积梗塞,她失去了四肢活动能力和语言能力,只能长期卧床。
此后每天的上午10时,小北路上都会有一位老人,拄着拐杖、迈着颤巍巍的脚步、提着一个环保袋走向医院。他就是曾伯。旁人快步走15分钟的路程,他要走30分钟。袋子里装的是他的餐具和一支按摩药油。
走进病房后,曾伯熟练地把椅子搬到床边,坐下,卷起妻子的裤腿,左手按着她的右脚掌,右手搓揉她的右膝盖。过一会儿,变为上下捋她的右腿——由于长期卧床肌肉萎缩,罗婆婆瘦得皮包骨头的右腿能用一只手掌握住。“至少2000下,我自己默数着。”曾伯说,然后是捋左腿、右手、左手。如此这般,8年时间,风雨无阻,直至曾伯自己也倒下了。
“我爸这几年也住过3次医院,去年他动脉硬化,动作缓慢了很多,但连住院期间他都想着我妈,让我弟弟把他载到医院给妈妈按摩。”为了让曾伯保重身体,曾姨与姐妹们轮流带老人上医院,每天两次的按摩也减少到每天一次。
为什么连生病都要坚持去按摩?曾伯答道,“我问自己,是我辛苦,还是躺在病床上的她更辛苦?”
对着病榻上的妻子,曾伯说了很多。“我跟她说,如果想早点好,就不要有压力。”“要开心,要看开一点,才能长寿。”但说得最多的是按摩后的一句宽慰,“今天有没有舒服一点?”这时,罗婆婆都会使劲地眨眼睛,这是她表示肯定的方式,有时,她会情绪激动,甚至泪流满面。
主管医生何医生感叹,像曾伯那样8年每天坚持非常难得。“按摩对卧床病人很重要,一是保护关节的柔韧性,二是刺激肌肉防止萎缩。一旦关节开始蜷缩就不可逆了。”
“其实我们知道,妈妈的病情几乎没有恢复的可能。”曾姨说,“但爸爸很有责任心,也看得很开。因为他,我们也懂得怎么去看待生老病死。”
对此,曾伯的回答更简单,“做人,要懂得同情人、关心人、爱护人。既然结为夫妻,不关心她关心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