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员有望在居住地办理准生证

2013/12/10 来源:新京报a-A+

异地已可办“一孩”登记

去年12月,原国家人口计生委发出通知,对生育服务证(俗称“准生证”)的办理办法作出调整:流动育龄夫妻双方户籍所在地、现居住地乡(镇)、街道均有责任为其办理第一个子女生育服务证(登记),并实行首接责任制。

据悉,生育服务证用途更广泛,已婚妇女怀孕后,孕检、分娩、享受免费避孕药具都需用到它。

但一年来,包括北京在内的很多城市,只能为流动人口办理“一孩”生育服务登记,用于居民报销生育险,建立母婴健康档案等;用于为孩子办户口登记的生育服务证仍只能回户籍地办理。

北京计生系统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无法为流动人口办理生育服务证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各省间人口婚育状况信息尚不能联网实时查询。

建人口统筹管理系统

国家卫计委昨天介绍,今后将推进国家和省级全员人口统筹管理信息系统(“金人工程”)建设,加强全员人口信息的自主采集、业务办理采集和共享采集,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管理。

此外,国家卫计委还计划建立出生人口登记和出生医学证明信息系统,开展出生人口信息监测,推进出生性别比综合治理,探索开展以家庭为主体的信息管理等。

就医“一卡通”2020年在全国推行

新京报讯 国家卫计委昨天提出,到2015年,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地区普及应用居民健康卡;“十三五”时期,普及应用居民健康卡,全国实现“一卡通”。

这张实名制卡片,计划在2020年内覆盖全国人口,实现居民身份识别、基本健康信息存储、跨区域跨机构就医和(医疗)费用结算(俗称“医保报销”)等功能。

昨天,国家卫计委介绍,居民健康卡具有居民身份识别、基本健康信息存储、跨区域跨机构就医和金融功能,目的是逐步统一不同医疗机构的就诊卡、免疫预防接种证、新农合证等,方便居民预约挂号、疫苗接种、共享检查检验结果。

目前,河南、内蒙古、辽宁等15省份及北京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等大型医院开展了居民健康卡发放与应用,实现了多卡合一,跨机构、跨区域就医一卡通,费用实时结算,动态记录和共享医疗卫生服务信息。

不过,由于各地人社部门还向参加城镇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的参保者发放了“社保卡”,用于就医费用的实时结算。因此,卫计委相关负责人日前也坦言,居民健康卡兼备的医保报销功能,目前仅适用于新农合参保者医疗费用的实时报销结算。
 

推荐阅读:

国家卫生计生委:超七成流动人口希望落...

孕妇遭“被结婚” 怀胎六月办不下准生...

医生“处理”新生男婴 涉拐卖儿童被监...

男子莫名成了“爹” 新生儿准生证办理...

女子怀孕7个月办不下准生证

流动儿童可以凭证就近接种免费疫苗

工行“垄断”少儿医保办理 引家长质疑

卫生部计生委合并:1个准生证盖40个...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86.com/news/jdxw/20131210/986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