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处于职业病高发时期

2015/4/30 来源:中新网a-A+
  根据重庆医科大学分中心的研究地方政府重经济发展,轻健康安全;相关部门监管缺乏合力;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难以落实;政府职业卫生投入不足,职业病技术支持能力薄弱等是中国职业病高发的主要原因。
 
  据悉,职业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研究发现,职业病的发病的行业特征明显,有从传统的煤炭化工等产业向计算机、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及第三产业蔓延的趋势。同时,职业危害的数量急剧增高,其中尘肺病和急慢性职业病是最严重的职业病。国家卫生计生委历年《全国职业病报告情况》公布的数据显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累计报告职业病83万多例,且新发病例数仍呈逐年攀升的趋势。其中,尘肺病约占职业病患者总数的80%,该数字相当于世界其他国家尘肺病人的总和,平均每年报告新发尘肺病病例1万多例,年均增长率约8.5%。
 
  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劳动者人数占职工总数的36%左右,由于劳动关系不固定,流动性大,农民工职业病发病人数占总发病人数的80%以上。此外,职业病向农村和贫困地区转移。据了解,随着中国产业的转移,职业危害因素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落后产能逐步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大中型产业向中小型企业转移,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由于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边远地区,职业卫生服务条件落后,潜在的职业病危害非常严重。
 
  该研究表明,职业病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职业病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巨大,给社会、劳动者及其家庭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职业病的间接经济损失是直接经济损失的6倍。同时由于我国职业卫生相对滞后,因劳工标准导致出口下降,外向性经济下滑,进而影响经济增长的问题不容小视。
 
  研究报告指出,政府职业卫生投入不足,职业病技术支持能力薄弱是职业病高发的原因之一。据知,中国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覆盖率仅为10—20%。职业卫生专业服务人员严重匮乏,且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能力不足、对职业卫生标准、规范理解和执行能力把握不准确。
 
  相关部门监管缺乏合力也是原因之一。研究发现,“三无”企业普遍;劳动用工不规范;对占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企业存在作业场所监管脱节等问题。
 
  根据重庆医科大学分中心的研究,解决职业病危害需要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三方协力,职业病防控应建立有效、完整、全面的职业病危害预警体系。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86.com/news/jdxw/20150430/1090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