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移动医疗发展有何不同?

2015/8/1 来源:证券时报a-A+
  根据布鲁金斯学会的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移动医疗产业规模已达到69亿美元,预计2015年将会突破100亿美元;其中,中国和美国将成为发展的主要动力。得益于2010年以来政策层面的放开,近几年中国的移动医疗产业,也开始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爆发式增长。
 
  从市场的需求来看,一方面,我国已于2010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65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超过总人口的14%。随之而来的是老年群体的医疗、保健需求的急剧增长。另一方面,我国的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医疗资源的分布也不均匀,供需的矛盾为B2C和O2O模式的移动医疗创造了发展空间。
 
  2015年,预计我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42.3亿元,同比增长48.9%。
 
  面对如此大的市场,巨大潜力和无限商机,越来越多的资本开始进入这一领域。以百度、阿里、腾讯为首的国内互联网巨头通过大额投资、并购,整合了一部分知名的在线医疗平台,借助本身的渠道优势,扩大市场占有率,进入全方位的战略布局。
 
  2014年5月,支付宝钱包正式推出“未来医院”计划,截至2015年1月6日,支付宝未来医院已覆盖37家医院,累计为超过30万个患者提供服务。
 
  2015年2月15日,百度数千万美元战略投资医护网。
 
  2015年4月3日,据健康元发布公告分析,腾讯CEO马化腾和百仕达董事长欧亚平或将出资12.21亿港元间接持有健康元4.81%的股份。
 
  上述巨头纷纷押宝移动医疗产业,加剧了行业的激烈竞争。
 
  不过,国内资本虽然汹涌,但从研发基础、社会需求的角度而言,中美的移动医疗发展也存在着很多差异。
 
  在产品的市场定位上,中国大多数移动医疗企业的产品是面向患者的;而在美国,移动医疗产业侧重医生和医院的需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我国的医疗资源相对缺乏,患者很难获得高质量的治疗,所以移动医疗企业试图用搭建平台的方式解决这种信息的不对称。
 
  而在美国,医疗资源相对丰富,最主要的问题是费用高昂、效率低下。由于全科医生的普及,大部分患者都有固定的医生。因而对于挂号预约以及就诊平台的需求不太强烈,但对于美国的医生和医院来说,如何提高效率、减少浪费、提升医疗质量,则是需要移动医疗企业提供服务的方向。
 
  市场定位的不同也直接表现在企业发展方向上,据中科院撰写的《国内外移动医疗技术及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称,我国的移动医疗企业大多采取传统的O2O思维,以搭建平台为主,解决患者信息不对称和就医难问题。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86.com/news/jdxw/20150801/1147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