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弃“死婴”父亲被刑拘

2014/2/25 来源:广州日报a-A+

“我宁可她在我怀中气绝,也不想要现在这样。”弃婴妈妈郑玉玲抹着眼泪说,在丈夫决定将孩子送到“婴儿安全岛”时,她拖着虚弱的身体与丈夫发生争执,丈夫离开之后,她很想追出去。她清晰记得,孩子离开她怀抱的时候,还有微弱的呼吸。  

“每天花3000多元我们无法承担”

22日晚上11时,郑玉玲在广州市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下一名体重3.1公斤的女婴,婴儿一出生,医生即询问:“你有没有做产检?有没有做唐氏筛查?”并当场表示,孩子可能患有唐氏综合征,立即转到了新生儿科救治。

翌日凌晨5时多,新生儿科的医生告知郑玉玲夫妇,经过与省妇幼专家的会诊,孩子患有较为罕见的食道与气管连通,只有吸氧直至到呼吸衰竭。

“当时没有想放弃,想继续治疗。”于是,夫妇二人问询能不能将孩子转诊到省妇幼,“当时(专家)就说,我们那里也没法治。”而且,从即时起,孩子要吸氧,每天须花3000多元。对于月收入5000元,租住在城中村板间房的郑玉玲夫妇,“简直是无法承担的(经济压力)。”

夫妇二人感觉坠入绝境,丈夫决定将孩子送到“婴儿安全岛”,“期望那里有救她的办法。”丈夫出发前,她与丈夫发生了争执。

郑玉玲今年29岁,她的丈夫33岁,都是潮汕人,两人一直在广州打工,于2010年结婚。

涉事母亲:抱出去时还有微弱呼吸

记:什么时候决定将孩子送去“婴儿安全岛”?谁的决定?

郑:专家说了,即使有钱吸氧,之后也没有这么先进的技术治疗。省妇幼也拒绝我们将孩子转过去,说没有办法治。我老公提议,不如送去(“婴儿安全岛”),他说,可能那里能够有办法。

记:你当时怎么想呢?

郑:我是顺产的,这么痛苦把孩子生下来,我肯定不甘心。我说,不如让我就这样抱着她,直到她离开。后来又想,如果送去(“婴儿安全岛”)有一线生机呢?当时就是很慌张,不知怎么办。他走了之后,我就很想追出去。孩子抱出去的时候,还有微弱呼吸的。

记:对这件事后悔吗?

郑:我宁可她在我怀里气绝,也不想是现在这样(现在很担心丈夫,是吗)。是的,我不知道他怎样,会承受什么(惩罚)?

记:当时除了将孩子送去“婴儿安全岛”,有没有想过向社会求助?

郑:想过。但是又能去哪里求助呢?医生说,即使有几百万身家也治不好,谁愿意帮我呢?更加不知去哪里寻求帮助。我想说,以后再有我们这样的爸爸妈妈,社会能不能给一些帮助(郑是指,不知去哪里获取求助信息)。

记:以后有什么打算?

郑:以后?不知道啊。我只是希望,这件事不要影响到我和我老公的工作。我们的日子本来就很不容易。有这个孩子也很不容易。我之前流产过3次,这次(怀孕)特别的小心,所有检查都认认真真做了,但还是这个可怕的结果。

 “希望新闻媒体在报道‘婴儿安全岛’时使用‘婴儿安全岛’这一规范表述,不使用弃婴岛这一可能误导民众的提法。

——市福利院负责人”

市民政部门表示,弃婴骤增,市福利院已达到运行极限,难以负荷。为了尽快刹住弃婴潮,最近两天,“婴儿安全岛”门前竖起了警示牌:“特别提醒,你已进入24小时治安视频监控范围。”下面是更为醒目的字体:“弃婴违法”。尽管如此,还是发生了前天的遗弃死婴事件。不少专家市民认为,“婴儿安全岛”的管理存在一些争议和漏洞,期望民政部门能够重视和调整。

昨日,广州市民政部门明确:婴儿广义上是指不满一岁的小孩,婴儿安全岛接收的应是不满一岁的婴儿。为了维护设立婴儿安全岛的初衷,市社会福利院将对试图遗弃明显大于一岁的小孩的人员进行劝离,对涉嫌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遗弃婴儿的行为进行劝阻,对不听劝阻执意遗弃婴儿的行为及时报警并向警方提交相关追查证据和线索。

争议一: 要不要设登记询问制度?

目前,将婴童送到“婴儿安全岛”的多数是其的亲生父母,若没有一个登记问询制度,将孩子放下就可以走了,会不会间接造成鼓励遗弃呢?

专门关注儿童福利的香港社工叶美怡则指出,目前中国的“婴儿安全岛”做法无疑是变相鼓励遗弃。她指出,在国外,“婴儿安全岛”有一个登记询问机制。不是家长直接将孩子送到“婴儿安全岛”,然后一走了之。一般由发现弃婴的市民将弃婴送到“婴儿安全岛”,保证弃婴的生命安全,其间,这位送婴者要接受警方的笔录,详细交代发现弃婴的过程并说明其与弃婴确无亲缘关系。她认为:“我们现在的做法有点太放开了。间接纵容了遗弃。”

对此,也有市民提出了反对意见。“如果知道要登记询问,有意遗弃孩子的家长还会将孩子送到‘婴儿安全岛’吗?”义工何正雷指出,如果启用登记询问制度,人们就会因为怕担责任而不敢将弃婴送往“婴儿安全岛”了。他建议,能不能借助社会力量,例如社工、志愿者驻守“婴儿安全岛”,负责劝导和答疑,“有些遗弃孩子的父母,是因为不掌握病残儿的养护知识而轻易遗弃。”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86.com/news/jdxw/gz/20140225/989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