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医调委于今年6月成立 免费为医患双方进行调解 案件近七成发生在三甲医院
根据近日公布的 《广东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草案)》,广东各地级以上市都要设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记者昨天从省医调委获悉,广东每年发生医疗纠纷约2.5万至3万件。
广东医调委于今年6月成立,免费为医患双方进行调解。截至今年十月底,仅在广州已成功地调解了189宗医疗纠纷案件,并为1115例提供了调解咨询。这些案件近七成发生在三甲医院,以外科和妇产科最多,两者超过半数。
今年七月,东莞一名女士到广州市海珠区一家三甲医院治疗不孕不育症。做微创输卵管再通术时,血管突然出现空气栓塞,她的心脏停跳,经抢救无效,最终死亡。
患者死亡后,十多名家属从东莞赶到医院讨个说法,却发现医生正在补写她的病历。家属认为此举是在篡改病历以掩饰医院的过失,便动手抢走病历原件。冲突发生后,医院在没有通知家属的情况下,连夜将遗体移送到殡仪馆,而当事医生也关掉手机,躲了起来。这更加激怒了家属。
次日一早,患者家属叫来百多号人包围医院门诊大厅,拉横幅、烧纸钱,并和医院工作人员发生肢体冲突,直到防暴警察出动才控制住局面。
当天中午十一时,省医调委接到医院报案电话。十二时,第一批两名调解员到场。第一件事是先听家属讲委屈。一开始,家属以为调解员跟医院“是一伙的”,迎面痛斥,甚至拉拉扯扯。调解员默默地听着,任他们发泄愤怒,不时地从他们的立场出发,温言劝慰。
经过近五个小时的劝说,当天下午四时许,家属们终于冷静下来。现场调解随即进入“晓之以理”阶段。调解员解释说,按照规定,患者死亡后12小时内,医院要将遗体移送医疗机构所在地殡仪馆,医院的确不应该背着家属行事,但也不可能按家属的要求进行“招魂”。
家属提出要见“失踪”的当事医生了解详细经过,调解员便出面与医院交涉。经过努力,当事医生最终在警察的保护下露面,向患者家属解释了治疗和抢救的经过。至此,家属终于相信第三方调解“不是来拉偏架的”。当晚七时,在调解员的劝说下,家属们撤离医院,并表示要回去考虑。
两天后,患者家属和医院分别到医调委提交书面调解申请。家属还向医调委提交了一直拒绝拿出的病历原件,表示相信“医调委会主持公道”。
经过一周磋商,医院同意向患方赔偿35万元。这是迄今通过第三方调解达成的最大赔偿金额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