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医疗不是远程医疗 咨询服务照旧

2014/9/23 来源:新京报a-A+

 保证医生资质为焦点

在健康咨询服务中,由于行业的特殊性,被咨询人员也应具备相应知识等,但由于线上的形式,双方不存在面对面的交流,但对于平台那端的医生,如何保证其资质便是平台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似乎使咨询人员失去了评价的能力,一旦出现失误,后果可想而知。

对此,春雨方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服务质量的把控源于对医生质量的把控,“我们确保全部医生都是来自二甲以上医院主治以上级别的医生。我们也有用户评价和反馈机制确保服务的专业性。由于我们的问题划分在健康咨询的范围之内,交互是多次的,医生可以尽可能详尽地了解用户的各种情况。”

据了解,春雨目前的医生数量为4万,相关负责人表示,医生来自全国的二甲以上级别医院主治以上级别医生,其中60%以上是三甲副主任级别以上的医生。平台内部审评机制被称为“三证一卡机制”,也就是医师资格证(确保有行医能力)、行医资格证(确保挂靠医院)、身份证(确保是同一个人)、银行卡(确保别人不会冒用),“最后我们会打科室电话进行确认,确认医生确实在科室。”霍键介绍,在好大夫的网站上,大概有七八万的医生,这些医生90%左右是全国三甲医院副高以上的大夫。

何波告诉记者,好大夫在线上开通服务的医生有7万名(网站首页有登载,可实时查询),以三级以上医院医生为主,三甲医院副主任医师以上资格的占70%左右。医生提交开通服务申请,首先要经过身份审核,好大夫在线会通过医师执业证明、与医院/科室核对等方法确认其资质。

 医生身份存无法确认可能

庄一强解释,从内容上来看,互联网医疗平台提供关于调整用药、确诊等内容则涉及诊疗范畴,这是不合规的,即便仅提供医疗咨询,“这种方式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首先,我们无法确定所咨询的医生身份,即便开通账号的是真正的医生,但考虑到互联网盗号等情况的存在,我们不能确定。”

 仅凭描述可能“误诊”

对于未来互联网医疗是否能够介入远程医疗的可能,庄一强告诉记者,仅靠病人描述很难准确确定病情,而且患者的描述本身可能存在不准确、不专业的可能,提供科普服务无可厚非,但一旦涉及诊疗范畴便不合适。“即便当面与医生交流也存在误诊的可能,更何况依靠在线交流的形式。”

北京某三甲医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科室主任也表示,虽然借助技术手段可以实现一些检查资料、影像资料等的传输,但仅靠医生与患者在线交流的就诊模式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确存在误诊的可能,“每个病人的情况都不尽相同,而且病人的描述缺乏一定的专业性,由于双方并未当面了解,不详尽或不恰当的描述反而有误导医生的可能。”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86.com/news/ylgz/20140923/1000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