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张某因肛门肿痛7天来诊,经检查在肛门后位约距肛缘2厘米处隆起一如杏大的肿物,表面色红,触痛,中央处有波动,诊断为肛周脓肿。医院医生给病人提出两条治疗建议请他选择,一是立即住院做肛周脓肿根治术,二是先在门诊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待日后形成肛瘘再做一次手术。因患者近日比较忙碌,不同意立即住院做根治术,第二条建议开始他也不同意,他认为肛瘘就是肛门失去控制漏大便了,那怎么行呢?当医生把肛瘘的概念解释清楚后,他接受了第二条治疗建议。
腹痛的原因是什么?>>>点击医生
什么是肛周脓肿
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称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引。其特点是自行破溃,或在手术切开引流后常形成肛瘘。是常见的肛管直肠疾病,也是肛管、直肠炎症病理过程的急性期,肛瘘是慢性期。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绿脓杆菌,偶有厌氧性细菌和结核杆菌,常是多种病菌混合感染,近也有发现与肛线的损伤有关。肛门周围皮下脓肿引最常见,多由肛腺感染经外括约肌皮下部向外或直接向外扩散而成。
图示:肛瘘
腹痛的原因是什么?>>>点击医生
什么是肛瘘
肛瘘也称“肛漏”“漏疮”,是指肛管直肠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出现的一种病理性管道的疾病,通常是肛周脓肿破溃后形成。由原发性内口﹑继发性外口和瘘管组成。内口为肛周脓肿原发病灶,大多在肛管齿线处的肛窦内,外口是脓肿自然破溃或医生手术切开的刀口久不愈合处,如果肛瘘日久反复发作,常不止一个外口。内外口之间由瘘管相通,瘘管是脓肿破溃后脓液从外口排出脓腔逐渐闭锁形成的纤维化管道。由于大多数肛瘘内口为一凹陷或肉芽高起,管道一般较细,所以很少有大便从外口排出。肛瘘的临床表现是局部反复流脓、久不收口,当外口闭合脓液积聚时会疼痛,或有发热等,由于经常流脓刺激皮肤会出现肛门瘙痒,检查时可触及或探及条索通到直肠。这个病目前以手术为根治方法。
肛瘘一般没有疼痛感,这是因为肛瘘常发于直肠周围的间隙,间隙中充满脂肪结缔组织,神经分布很少,感觉迟钝,所以患者无明显疼痛,易延误治疗而形成脓肿和瘘管。但这并不是说肛瘘就不会引起疼痛,当管道外口闭合,或引流不畅导致脓液积聚时,可出现局部的胀痛或跳痛。另外,如果肛瘘的内口较大,排便时粪便可进入管道,会引起较为剧烈的疼痛,也有的患者会出现肛门附痛,或腰骶部酸痛。
腹痛的原因是什么?>>>点击医生
肛瘘怎么治理
因为没有持续疼痛,肛瘘往往不容易引起患者的重视,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从而在肛周反复感染,感染范围会沿括约肌间隙蔓延,形成复杂性肛瘘,治疗起来会更为麻烦。如果再进一步感染其他组织,就会引发其他疾病,甚至引发ai变。由于肛周脓肿的部位和深浅不同,日后形成的肛瘘也就有高位和低位之别,低位肛瘘的管道穿越外括约肌浅部以下,手术时损伤此处也不会影响肛门的收缩功能,高位肛瘘其管道在肛管直肠环(由内括约肌,外括约肌深浅二部,耻骨直肠环共同组成的一肌肉环)平面以上,手术时一次切断该环就会肛门失禁。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深部间隙的肛周脓肿可分期手术,即先切开排脓,不会损伤重要的肌肉,待炎症消退后,形成了高位肛瘘再采用切开挂线法,挂线的原理是利用线的紧箍作用,使血运阻断肌肉坏死,达到切开的目的,挂线是一种慢性切开,边切边长,在处理高位肛瘘时就会尽可能保持肛门的功能,不会肛门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