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先生有大便出血的经历近十年,认为是痔小知识:痔疮患者手术后,在肛门疼痛减轻,勾当比较便利,医师认为无特殊医治时就可以够出院。但对于内痔结扎线未脱落、仍有发热、便血较多、创面引流不畅、创面肉芽发展不正常、挂线橡皮筋未脱落等有可能产生不良后果的患者,尚需继续进行医治,一般不克不及出院。出院后应注意以下事项:
(1)注意凋整好年夜便,避免便秘,以削减对柔滑创面的刺激和摩擦毁伤。如多吃蔬菜或香蕉、梨、蜂蜜等,需求时可以服一些润肠通便药,如麻仁丸等。
(2)不吃辛辣刺激性食品,以避免刺激创口,影响伤口愈合。
(3)注意肛门部门的洁净和伤口的呵护,继续坐浴和用药。因为出院时有的患者手术创面刚愈合,容易受伤,或者伤口未愈合,是以应注意呵护,继续进行坐浴洗濯,创口未愈合者要继续换药,伤口刚愈合者也要外涂一些油膏如痔疮膏,以呵护创面,别的年夜便时不宜用太硬的手纸。
(4)因为手术对肛门腺等布局的粉碎,手术后3个月内或多或少会有一些肛门部位干涩不适...疮就不以为然。结果情况严重了,郝先生的体重“莫名其妙”的降下了5公斤,经常出现便秘腹泻交替的情况,时有左下腹还阵阵疼痛。一周前,郝先生的腹部又开始疼痛,但这次疼痛难忍,只好到医院就诊。经过肠镜检查,郝先生结肠内有一3×4厘米的息肉发生了恶变,遂立即进行了手术治疗。医生感叹,如果郝先生及早就医检查,或许可以避免息肉癌变的发生。
医生表示,结肠癌多数是息肉“变身”
结肠息肉是指隆起于结肠黏膜表皮,向腔内突起的赘生物。结肠息肉多发生于乙状结肠和直肠,男性多于女性,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结肠息肉的癌变率与息肉的组织类型、大小及上皮异型增生有关。一般来说,腺瘤性息肉的癌变率较高。重度异型增生癌变率为27%,据估计,癌变时间为5~15年。
结肠息肉的原因
结肠息肉发病的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有关:
饮食因素:饮食因素与结肠息肉的形成有一定关系,特别是细菌和胆酸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
遗传因素:一般认为,息肉形成与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
炎症刺激:直肠黏膜长期被炎症刺激,可引起肠黏膜的息肉生成。
粪便、异物刺激和机械性损伤:粪便粗渣和异物长期刺激肠黏膜上皮,以及其他原因造成直肠黏膜损伤,使细胞出现异型增生,形成息肉。
三种症状应及时就医
便血 小知识:结肠息肉患者最容易出现便血,但有不少人把大便出血误认为是痔疮的症状,结果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痔疮引发的出血常表现为大便后滴血,呈鲜红色,而结肠息肉引起的出血常与大便混杂,为鲜红色或暗红色,多为息肉表面破溃所致。
大便习惯改变 包括大便时间、次数的改变,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泻。尤其是便秘与腹泻反复交替出现,或出现腹痛的时候,更要引起警惕。
大便形状异常 正常的粪便应该呈圆柱形,但如果息肉较大,在结肠腔内压迫粪便,则排出时往往会变细,或呈扁形,有时还附有血迹。
当出现不规则腹胀、腹痛、大便习惯改变、黏液便或血便时,应及时进行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50岁以上的健康成年人,有条件的应每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有直(结)肠息肉、结肠癌家族史和腹泻、便秘、便血病史,体检发现血CEA、CA199增高,大便潜血阳性者,应进行结肠病变的筛查。结肠病变检查首选结肠镜,不管是什么样的结肠息肉,都应该在内镜下先取活检并送病理检查。不能做结肠镜或不愿意做结肠镜的患者,可以选择钡灌肠或CT仿真结肠镜。
息肉不能一切了之
目前结肠息肉的切除方法有内镜下高频电切除、腹腔镜切除或普通手术切除。其中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是一种普遍应用的有效的治疗方法,适用于根蒂部无恶变征象的息肉。这种方法是利用高频电流将息肉组织从根部烧灼切断,操作简便,术后病人马上可以下床活动。该方法不仅费用低廉,并发症较少,而且能获得整个息肉的病理检查结果。
有蒂或无蒂的小息肉可经内镜摘除。直径大于3厘米的无蒂息肉和活检病理报告显示息肉已癌变的,或结肠息肉多发、病变范围广泛,无法内镜下全部切除者,则应行外科手术或腹腔镜治疗。对于一些特殊患者,如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等,医生会根据息肉的大小、数量、形态、病理采取分次镜下切除,定期随访。部分患者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但也有一些患者可能需要行全结肠切除术。
由于息肉会复发,因此术后1~2年一定要做肠镜检查,以尽早发现复发的病变,避免发生癌变。对于有家族史的患者,则要定期进行电子肠镜、肛门指检、大便潜血等检查,争取早期发现病变。由于结肠息肉、大肠癌是一种具有家族易感性的疾病,遗传倾向明显,因此,一旦确诊为这种病,病人的直系亲属都需要长期随访,3~5年做一次结肠镜检查,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无痛肠镜适合敏感患者
肠镜检查和内镜下治疗对于结肠息肉必不可少。目前医院使用的是细而软的美国zz电子肛门镜、日本Olympus无痛结肠镜,不用麻醉,患者亦可无痛接受检查。如果患者在肠镜检查过程出现紧张或恐惧而拒绝肠镜检查的话,可能会导致贻误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