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两会”代表委员心系人民用药安全

2011/3/15 来源:人民网a-A+

  三月的北京,料峭春寒尚未离去,来自医药行业的“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民生、参政议政的热情,却让中国医药报集体采访“两会”代表委员活动的现场暖意融融。

  3月9日,北京丽思卡尔顿酒店。医药界“两会”代表委员们围绕政府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经过了两年探索的新医改,提出了他们在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引发的思考和建议——

  >>呼吁

  不要让低价取向影响用药安全

  2008年,国家新医改方案发布,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随即在全国逐步试点建立。这个以满足人民基本医疗需求为核心的新政,由于实行了以省为单位的药品招标采购和配送,而使我国医药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基本药物制度全面铺开,各省补充目录陆续出台,基本药物市场呈现的巨大发展空间成为新医改带给医药行业的最大惊喜。但是在各地药品招标采购中出现的“低价中标,唯价格论”等现象,却引起了代表委员们的普遍担忧。

  全国人大代表、石家庄制药集团董事长蔡东晨说,目前我国无论是药品监管水平还是药品生产质量规范都已经达到和接近欧美先进水平,但是由于药品招标采购中唯低价是举的不良风气,给人民用药安全和行业发展蒙上了阴影,也造成了重大安全隐患。他举例说,在某省的招标采购中,头孢曲松粉针的中标价是1.22元。

    而现在1公斤头孢曲松原料药的价格是1000元人民币,按照药典标准每一只分装剂量是1.1克,成本价是1.1元,瓶子0.08元,丁基胶塞每个0.12元,这几项成本就已经超过了中标价格,而实际生产中还有外包装和人工成本。“我不知道这样的中标药品是怎么生产出来的?现在有的企业采取用其他品种的利润补贴中标品种的办法来维持企业运营。但是我认为,这种做法是不能持续的,长期来看不能保证人民的用药需求。”“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核心是解决人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满足广大人民的基本用药需求,是国家财政给人民提供的一项基本保障。而低价招标是将这项国家买单的保障政策转嫁给了行业,低价招标不仅难以持续,也是对人民安全用药极不负责任的表现。” 蔡东晨说。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科伦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革新认为,目前各省药品招标采购中超低价中标现象,已经成为制约医药行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比如在有的省,每瓶60片装的复方丹参片中标价仅为0.95元,一瓶大输液的价格低于任何一种饮料的价格。中标价格明显低于其原料、辅料、包装的合计成本。

    “药品招标采购中的低价中标现象不仅造成了药品价格的混乱,也在行业中形成了‘唯低价是取’的不良环境。在超低价中标的导向下,不排除一些企业以牺牲产品质量为代价换取市场的行为,这必须引起各界的关注!” 刘革新说,希望相关部门在制定政策时,考虑到企业之间的差异。上市公司在员工薪酬、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更加严格的要求,必然会带来成本的上升。建议有关部门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邀请企业代表参与讨论,以提高执行程序的可预见性和结果的可检讨性。

  有数据表明,2009年我国307种基本药物销售额仅为450亿元左右,占医药市场份额的8.4%。基本药物全年支付金额比不上一家房地产商一年的销售额。据了解,自1997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已经连续27次对政府定价范围内的药品进行了降价,但实际上不管是门诊病人还是住院病人,人均医疗费用却在逐年增长。而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药费支出并不单纯是由药品价格所决定的,而是由药品价格、用药量、用药组成等共同决定的。因此,单纯靠控制药价来缓解“看病贵”问题,效果非常有限。

  代表委员们认为,当前的改革更多地是在药品领域,而很少触及医疗领域,制药行业一直处于改革的前沿。新医改已经进入“深水区”,单纯靠降低药品价格已经不能解决“看病贵”问题。而药品价格无限制降低,药品的质量安全性就会难以保证,这不仅会损害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可能降低政府的公信力。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86.com/news/jdxw/20110315/355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