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网快讯摘要:近日,有媒体报道一名大出血产妇在奉贤中心医院产下只有6个月的女婴。因为家属放弃治疗,孩子在外公怀中静待2小时后离开了这个世界。该事件引发网民热议,大量网友指责女婴家属麻木不仁、残酷冷血。而女婴母亲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大出血完全是意外,在无法保住婴儿的情况下不得不选择放弃。
面对胎龄仅6个月的早产儿,救还是不救?或许在绝大部分普通市民看来,答案显而易见:当然要救!但是,事实果真如此简单直接吗?东方网记者就此事采访了医疗领域和社会学领域的两位专家,对该事件进行深入解读与分析。
医疗专家观点:医院做法符规范家属决定可理解
上海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主任裘刚表示,救治与否最终都取决于家属的判断。院方在家属签字确认后放弃治疗,完全符合通行的规范,因此并不应受到任何的指摘。而从家属的角度分析,虽然看似残忍和无情,但却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合理,甚至可以说是明智的决定。
裘刚解释说,早产儿是围产儿死亡率和病率的首要原因;从新闻报道的内容看,这名女婴胎龄仅为20多周,加之新生儿阿氏评分仅为1分,因此救治难度极大。即使在专科医院,要成功抢救如此低胎龄的早产儿也绝非易事。
裘刚同时指出,早产儿容易发生各种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即便抢救成功,这条脆弱的小生命未来不仅可能要面对心脏、胃肠和神经系统的并发症以及感染;更有着失明、失聪、脑瘫和智障的危险。
高昂的抢救和治疗费用所带来的经济代价,各种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后遗症所带来的精神代价,这些都将是早产儿家庭与早产儿本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同时也将是他们不得不背负一生的沉重负担。裘刚表示,没人忍心看着一条生命在降生2小时后就迅速地凋零,但在无奈的现实面前,我们还是应该给家属与父母多一点宽容和理解。
社会学家观点:空谈权利不足取现实问题当深思
这一事件在经微博爆料,并由媒体报道后,女婴的家人饱受网民非议。而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顾骏则认为,如果只是一味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进行批评甚至批判,或有伪善之嫌。
顾骏表示,低龄早产儿可能遭遇的危险人所共知,面对日后林林总总的后遗症或并发症,不仅女婴本人未来的生命将毫无质量可言;相伴而来的各种负担也可能彻底摧垮她的家庭。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自然死亡,让小生命安静地离去,这看似消极或是残忍的一幕,所体现的却反倒是对生命尊严的维护,是一个“最人道的结局”。
有不少网友认为女婴家人的做法剥夺了女婴生命的权利,顾骏则指出,生命权利虽是一个伦理概念,但也应该现实化。如果经过抢救得以幸存,女婴的生命也注定将是有严重缺陷的,显然无力行使自己的生命权利。而没有行使可能性的生命权利毫无意义,再多的探讨最终也只能沦为空谈。
谁来为女婴今后的人生负责?谁来帮助她直至生命终结?在女婴的家人无力支撑的情况下,谁有应该向她施以援手?顾骏认为,与其居高临下地对女婴的家人进行道德审判,这些现实的问题更值得我们追问与深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