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味精被“妖魔化”,国民营养素质可见一斑
“味精是化工合成的东西,吃味精导致多动症。”这样的微信你可能看到过,并且也跟着转发过。很多人却不知道,味精是营养素之一,是蛋白质中的一种氨基酸。关于蛋白质,早在100多年前恩格斯就说过:“生命是蛋白质存在方式,一切生命构成的实质,蛋白质之于生命体的重要地位。”蛋白质是由几十种氨基酸组成,而味精就是其中的谷氨酸钠,在食品中有提鲜的作用。我们在熬制很多食料中都会自然发生化学变化,产生这种天然味精谷氨酸钠。就是很普通的化学试验常识,很多国人在不知晓的情况下,却传播着耸人听闻的谣言。
前不久,在日本我们参观了“味之素(味精)博物馆”。在这里展示了味精的发明、发展和变迁的历史。从中人们可以得知,味精这个普通的调味品的发明纯属偶然。1908年的一天,日本帝国大学的化学教授池田菊苗坐到餐桌前。当妻子端上来一盘海带黄瓜片汤时,池田一反往常的快节奏饮食习惯,竟有滋有味地慢慢品尝起来了。池田这一品,竟品出点味道来了。他发现今天的汤味道特别的鲜美,一开始他还以为是今天心情特别好的缘故,再喝上几口觉得确实是鲜。“这海带和黄瓜都是极普通的食物,怎么会产生这样的鲜味呢?”
职业敏感使教授一离开饭桌,就又钻进了实验室里。这一研究,就是半年。半年后,池田菊苗教授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在海带中可提取出一种叫做谷氨酸钠的化学物质,如把极少量的谷氨酸钠加到汤里去,就能使味道鲜美至极。
方便面不是垃圾食品,“润物细无声”般体验
今天,当很多人把方便面和方便食品视为“垃圾食品”的时候,却不知道目前全世界每年消费1000亿包方便面,平均每人每年消费14包,中国消费方便面平均每人每年是31包,是世界上方便面消费大国之一。集中了现代食品工业的诸多典型技术优势的方便面,成为享誉全球的“地球食品”。